國族動員往往被視為右派,所以某些統派會以左派論述反對台灣主體性(包括國族、文化、歷史)的建構。本文以本部落格寫手簡道虔的大作〈對鄭弘儀粗口事件的一些想法〉(連結)為引,說明台灣的國族動員必須被視為一種左派的解殖運動。
一言以蔽之,簡大認為以極右的方式煽動群眾情緒是危險的。我贊同簡大的疑慮,但是希望順著這個脈絡進一步將每個具體事件分開討論,這不只能讓理論與事實接合,還能防止台獨運動被統派以極右的糞水污名化。所以寫這篇呼應文章。
套用簡大模擬的情境,我認為那位反廢死教主自以為是聲援「弱勢」,其實是一種錯置。因為面對「加害者/被害者」這一組強弱關係,聲援弱勢是「扶助受害者打官司,使『真兇』被定罪」;面對「司法/人民」這一組強弱關係,聲援弱勢是「堅持無罪推定與程序正義」;面對「刑種/人民」這一組強弱關係,聲援弱勢是「禁止國家擴權,所以必須廢死」(連結)。所以在簡大的模擬情境中,那個譁眾取寵的傢伙,是以極右的方式迫害弱勢(包括「被國家權力宰制的人民」與「缺乏程序正義下的冤案」)。
回到鄭弘儀國罵事件。簡大認為不是不能反對馬政府對中國藝術家與留學生的補助政策,但是不能使用類似歐美極右派炒作反移民的修辭或方式來煽動群眾。我贊同簡大對於極右動員的憂慮,但是回到鄭弘儀事件,可由三個層面釋疑。
第一,要先確定,不論煽情與否,鄭弘儀是聲援弱勢(台灣80萬需要靠貸款就學的學生),朱學恆是凌虐弱勢。所以不適合以二者類比。當然,簡大還舉了在綠色執政時期,泛藍動輒消費甚至綁架「小朋友的營養午餐」來動員反扁,可類比鄭弘儀的操作,這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操作是否成功的因素,操作者的手段是其一,主因還在於Shinichi所說的:「民萃動員得以成功的那個土壤」(請見簡文回應2F連結)。營養午餐的議題儘管弱智,但是若能造成阿扁的失分(我很懷疑),綠營為何對這種弱智操錯無能為力?就是因為「民萃得以動員成功的土壤」,這不是技術、修辭就能挽回的。同理,就算鄭弘儀也是消費弱勢以達到政治目的(?),為何能造成廣大台派的相挺?國民黨、陸委會的語無倫次?我們該做的是分析其動員方式還是分析這塊可滋養情緒動員的土壤?國民黨的罩門在後者吧?(儘管換民進黨上手可能也無解)
第二,以一般概念而言,以國族為訴求的反移民、反外人就業、反補助非納稅族群......似乎是右派專利,但事實上國族動員可左可右。全世界反殖民、反剝削的政治運動多屬左派運動,當我們在巴黎街頭呼應圖博人的示威口號:「China go home!」無人會認為這種民族意識屬於極右。又例如,二戰期間法國反維琪(Vichy)的國族動員,也是左派運動。
台灣是一個國情極為特殊的國家。對外而言,面對敵國(中國)赤裸裸的併吞野心,台灣不能以正常面對「外國」的態度來面對「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敵國與外國,勢必有所區隔。我們譴責部分台灣人對東南亞外勞與外籍配偶的歧視,但是這與從嚴審核中國人入境入籍並不矛盾。我在巴黎不只一次聽到中國民運人士抱怨:「你們可以反中國政府但不該反中國人」,但是在面對台灣與圖博問題,多數中國人與其政府態度一致,甚至更為粗暴,他們是共犯結構。台灣可以對「對台友善」的中國人友善,但那是經過判斷的個案;對於「概念式」的中國人,卻不得不啟動防衛機制。來台的中國人,有多少比例能對台灣文化、歷史、政治的主體性表示適度的尊重?東南亞來台的勞工與配偶會對台灣的文化、歷史、主權指手劃腳說:「這是我國邊陲」嗎?我明白簡大憂慮對中國移民政策的情緒動員會延燒到更廣泛的外勞與移民政策,使台灣變成一個缺乏人道關懷的極右國家。所以台派政治人物有責任將對中政策與一般對外政策進行區隔,以釋疑慮。台灣的外籍人口政策(指入境與入籍的審核)必須「一國兩制」(註一),實屬不得不然!為了對抗馬英九因中國國族主義而附從中國的野心、滲透與壓迫(這才是極右),台派輿論所動員的排中運動,雖是針對特定族群,卻是屬於反剝削反侵略的左派運動。
對內而言,當多數台灣人認清台灣尚屬於被殖民的事實——憲法、國號是由殖民者所強加,政治與社會資源處處可見「殖民者/被殖民者」的不公義分配方式——,台灣內部才會有足夠的力量進行解殖——正名制憲以成為正常國家。在台灣解殖的歷程中,不論法律與輿論如何平等尊重國內住民,因既得利益喪失或國家認同被迫改變,殖民族群勢必有其恐慌與被迫害感。他們的失落感若寄望於左派救贖,是對左派精神的嚴重誤解;正如某些去疆界的左派論述,不能適用於被殖民的台灣。對台灣內部而言,凝聚國族認同,解殖而建國,正是一種弱勢自救的左派運動。
回到鄭弘儀國罵事件。簡大認為不是不能反對馬政府對中國藝術家與留學生的補助政策,但是不能使用類似歐美極右派炒作反移民的修辭或方式來煽動群眾。我贊同簡大對於極右動員的憂慮,但是回到鄭弘儀事件,可由三個層面釋疑。
第一,要先確定,不論煽情與否,鄭弘儀是聲援弱勢(台灣80萬需要靠貸款就學的學生),朱學恆是凌虐弱勢。所以不適合以二者類比。當然,簡大還舉了在綠色執政時期,泛藍動輒消費甚至綁架「小朋友的營養午餐」來動員反扁,可類比鄭弘儀的操作,這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操作是否成功的因素,操作者的手段是其一,主因還在於Shinichi所說的:「民萃動員得以成功的那個土壤」(請見簡文回應2F連結)。營養午餐的議題儘管弱智,但是若能造成阿扁的失分(我很懷疑),綠營為何對這種弱智操錯無能為力?就是因為「民萃得以動員成功的土壤」,這不是技術、修辭就能挽回的。同理,就算鄭弘儀也是消費弱勢以達到政治目的(?),為何能造成廣大台派的相挺?國民黨、陸委會的語無倫次?我們該做的是分析其動員方式還是分析這塊可滋養情緒動員的土壤?國民黨的罩門在後者吧?(儘管換民進黨上手可能也無解)
第二,以一般概念而言,以國族為訴求的反移民、反外人就業、反補助非納稅族群......似乎是右派專利,但事實上國族動員可左可右。全世界反殖民、反剝削的政治運動多屬左派運動,當我們在巴黎街頭呼應圖博人的示威口號:「China go home!」無人會認為這種民族意識屬於極右。又例如,二戰期間法國反維琪(Vichy)的國族動員,也是左派運動。
台灣是一個國情極為特殊的國家。對外而言,面對敵國(中國)赤裸裸的併吞野心,台灣不能以正常面對「外國」的態度來面對「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敵國與外國,勢必有所區隔。我們譴責部分台灣人對東南亞外勞與外籍配偶的歧視,但是這與從嚴審核中國人入境入籍並不矛盾。我在巴黎不只一次聽到中國民運人士抱怨:「你們可以反中國政府但不該反中國人」,但是在面對台灣與圖博問題,多數中國人與其政府態度一致,甚至更為粗暴,他們是共犯結構。台灣可以對「對台友善」的中國人友善,但那是經過判斷的個案;對於「概念式」的中國人,卻不得不啟動防衛機制。來台的中國人,有多少比例能對台灣文化、歷史、政治的主體性表示適度的尊重?東南亞來台的勞工與配偶會對台灣的文化、歷史、主權指手劃腳說:「這是我國邊陲」嗎?我明白簡大憂慮對中國移民政策的情緒動員會延燒到更廣泛的外勞與移民政策,使台灣變成一個缺乏人道關懷的極右國家。所以台派政治人物有責任將對中政策與一般對外政策進行區隔,以釋疑慮。台灣的外籍人口政策(指入境與入籍的審核)必須「一國兩制」(註一),實屬不得不然!為了對抗馬英九因中國國族主義而附從中國的野心、滲透與壓迫(這才是極右),台派輿論所動員的排中運動,雖是針對特定族群,卻是屬於反剝削反侵略的左派運動。
對內而言,當多數台灣人認清台灣尚屬於被殖民的事實——憲法、國號是由殖民者所強加,政治與社會資源處處可見「殖民者/被殖民者」的不公義分配方式——,台灣內部才會有足夠的力量進行解殖——正名制憲以成為正常國家。在台灣解殖的歷程中,不論法律與輿論如何平等尊重國內住民,因既得利益喪失或國家認同被迫改變,殖民族群勢必有其恐慌與被迫害感。他們的失落感若寄望於左派救贖,是對左派精神的嚴重誤解;正如某些去疆界的左派論述,不能適用於被殖民的台灣。對台灣內部而言,凝聚國族認同,解殖而建國,正是一種弱勢自救的左派運動。
第三,情緒動員的正當性。我贊同簡大對情緒動員是一種雙面刃的憂慮。更精確地說,簡大憂慮的是極右式的情緒動員,而非反對所有政治計算下的情緒動員。(以下非針對簡文)我們毋須沾染理性潔癖,既入叢林就依叢林法則來決勝敗吧!在合法範圍內,藍綠雙方都賣力演出以冀望選票,商品與市場互為影響,很難區分因果。說句難聽話,政治人物沒有作之師的資格,選民若能被非理性動員,主要責任在選民而非政客。高明的政客除了要具備鼓動情緒的能力之外,還要拿捏時機與尺度,否則輕則無效,重則反噬。以鄭弘儀的國罵為例,他如果一登場就「幹你娘」,只會有負面效果。但是他以充滿感情的語氣娓娓訴說對台灣學生的心疼與對馬政府舔中的不滿,「論述」夠了,才以一句「幹你娘」畫龍點睛。論說與煽情兼備;觀眾情緒瞬間沸騰,不是因為一句「幹你娘」,而是台灣人的苦悶在這場演說中獲得宣洩。我必須肯定,鄭弘儀這場情緒動員是漂亮的。他不只掌握了時機,也掌握了「這塊土壤」的成分。更進一步思考,情緒也在人性之中啊!理性主義長久宰制人類的語言與文明,造成我們對非理性的恐懼甚至歧視(我無法在部落格式的文章中詳細翻轉理性與非理性的問題)。當某些事件突破理性的牢籠時,與其配合政客惺惺作態地呼籲「回歸理性」,這些被挑動後一洩千里的澎湃情感,才是最真實且最值得關懷的。
(註一)
現況是:台灣對於中國人民來台是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不同於其他國家人民入境入籍。所以現況是「一國兩制」。
接下來的分析就有趣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造成中國人不同於一般外國人,是受到歧視還是被賦予特權?套用shinichi的話:「本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要求對中國特別不好,但卻被操作成對中國特別好。」(連結) 在1992年該條例剛公布時,要求取消外來人口一國兩制就是要求取消對中國人的歧視。在2010年馬政府主政二年半後,要求取消一國兩制就是要求取消中國人的特權。
但是我不只附和鄭弘儀要求取消中國人特權的呼聲,我更激進地要求:對敵國必須更為緊縮。在台灣內部連主權共識都無法凝聚的狀況下,面對從不停止對台宣示其宗主權的中國,不適用一般外國人入境與入籍標準;當台灣解殖成功後,不論中國野心是否稍減,我都能同意以一般外來人口政策面對中國移民與工作者。
文末,附上佛國喬對「極右」、「民萃」、「排外」的回應,與本文見解大致相同。(出自簡文回應6F)
民萃不是只存在極右中,中間偏左(土耳其例子)、中間偏右(奧地利例子)、極左也可以是民萃的。
簡大控訴的是:鄭用極右修辭去進行反中,並認為這情緒會延伸到移民與外勞政策;我想鄭弘儀一定覺得這樣的指控是很突兀:因為他會認為他的立場是站在左邊(弱勢關懷)。
如果鄭在講台上,指控馬政府對法國學生補助來台,一年上百萬(這是真的喔),並罵一聲「幹令涼」,台下會有人鼓掌嗎?台下會有人說「你是漢子」嗎?台下會有人飆淚嗎?大家一定會覺得鄭莫明奇妙,因為台灣的國際地位特殊,本來就該有些救濟方案,讓台灣與世界連結…對了,這地位特殊是誰造成的?
假如,台灣人的「排外」僅局限在中國人,但對於世界其他地方來的人,不論貧窮富有,不論膚色,都展臂歡迎;這樣的排外能由歐美的極右派脈絡來理解嗎?我認為是不行的。
假如,台灣人的「排外」僅局限在某一國人,因為這一國人以其國籍身份,受到比其他國籍的人更優厚的政策對待;這樣的排外能由歐美的極右派脈絡來理解嗎?我認為也是不行的。
極右的racism二種,但都造成discrimination(+/-),一是敵視,另一則是privilege特定種族,以歐美的左右脈絡來理解,現下國民黨的舔中政策足以證實它是個不折不扣的極右政黨。如果打倒一個「真實的」極右,必需以極右的「修辭」來對付,雖令人遺憾,但仍是可理解與同情的。
【本事件相關文章延伸閱讀】
◎對鄭弘儀粗口事件的一些想法 (by 簡道虔)(連結)
◎「萬物皆備於我」新解——敬告蘇嘉全團隊,並聲援廖小貓與鄭弘儀 (by 格瓦推)(連結)
我也喜歡這一篇
回覆刪除以粗話去反對自己立場不同,而不論是非,這我不贊同
但粗話是因為積壓甚久,不吐為快,讓大家找到情緒發洩,這
很正常
看到那一些泛藍媒體好笑的抹黑,真的覺得很好笑
不太贊成兩位作者對朱學恆的看法,也許在學理法理上他
回覆刪除的做法不妥當,但是在目前的政局環境中,他的做法卻能
引起話題討論與關注(最少過了一段期間,兩位作者仍會
提到該事件),理性的考慮下,的確很希望法律能替這些
被害人家屬討回公道,但是現實的環境是,這些人可能比
加害人更弱勢,也往往更沒有機會看到法律伸張的一天,
尤其這段期間看到法界諸多弊案與不當判決,加上執政當
局的媒體暴力,若是沒有朱鄭等人,焉能引起諸公深入討
論?
如同樓上所言,就算只是讓人找到情緒宣洩方式,若能避
免苗栗農婦自殺事件再次發生,也該算是好事一件吧。
塵世之言,也許難入筆者法眼,若有冒犯,敬請見諒。
感謝格大專文回應。但許多想法和底線問題,
回覆刪除我的疑慮還是很深,而且比昨天更深了。
首先,我不認為某種極右式的情緒動員
只要能在歷史或理論層次上找到左派操作同一策略的例子
就可以合理化這樣的操作
左派沒有那麼偉大
不是這件事有了左派的理論基礎
某些過當的操作就變得高尚起來
畢竟中國當局也用類似的方式操作人民的反獨情緒
而中國難道是以「極右」的姿態成為極權國家的嗎?不是嘛。
它名義上政體上還是個號稱「左派」的政權
它在動員國內反民主、反(疆藏台)獨立的民粹情緒時
也一樣宣稱自己是遭敵國美帝虎視眈眈的被迫害者啊
找出左派理論來支撐和合理化這樣的情緒動員
我是看不出這和中共當局的操作民粹情緒的方式有何不同
差別只在於現在台灣執政的是國民黨而不是民進黨
所以在紙上談兵,概念操作的層次上勉強可以去區分
中共是以國家機器掌握者的身份來進行動員
而台派因為沒有掌握國家權力
所以這(勉強可以)定位為「被統治者的抗暴行動」
阿問題是,現在大家好奇的不就是
鄭弘儀這一罵,到底是增加,還是減少台派奪回政權的機會嗎?
所以問題來了
要是台派真的在今年五都,明年立委,2010 大選
成功奪回政權掌握了國家機器
我很好奇到時候台派要如何在這情形下
在真槍實彈的制度與政策上
先去定義中國仍為「敵國」
然後以此為準則
在「中國移民」和「他國移民」之間作區隔
世界各地的民主\已開發國家
近年來都同樣面臨移民爆增的問題
每個國家都很困擾
但我還沒有發現真的敢在移民政策上出現一國兩制
去區隔來自「敵國」與「非敵國」的移民不同對待方式的例子
包括戰爭中的美英 vs. 阿富汗伊拉克
要是台派重新執政
要把中國視為「敵國」來作為處理中國移民情形的準則
這個在實際政策操作上要怎麼落實?
是要宣佈戰時戒嚴懲戒條例,
得將中國移民與他國移民區分開來,以敵人\戰俘方式處理嗎?
不會吧 Orz
#
回覆刪除(續上)
這也是我在回應新一時所說的
在概念或個人主觀態度的層次上
你可以拿「台灣只是排中,沒有全面排外」來安慰自己
但台派如果要建立一個多元包容的民主國家
而不是沒有人道關懷的極右國家
那麼在實際政策制度的操作上
當你一面喊出「人權立國」「五大族群共榮」的時候
台派執政者要把(合法居留的)中國移民
畫在此立國精神的界線內還是界線外?
不管到時界線要怎麼畫
這個東西我覺得要講清楚
台派執政者如果在外勞與移民政策上
要把中國和其他國家視為同樣的「外國」處理
自然要有能力吃下種種台派顧慮的問題
而如果決定界定中國為敵國
並以此為準則將中國人作為移民政策上的特例處理
就要有本事承擔這一刀畫下去的種種複雜後果
特別是這樣處理和「人權立國」「五大族群融合」的牴觸之處
要如何自圓其說
再次強調
已經在台灣合法居留的中國籍移民裡
包括很多意識形態上反獨的外配
但沒有一個民主國家可以拿個人意識形態作為人權及與不及的標準
不可否認西方國家極右派煽動排外反移民情緒時
很多人也是拿「沒有融入本地社會文化」「連我們的語言都不說」
「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和我們格格不入」為理由
但好像還沒看到哪個國家膽敢因此跨過那一道防線
真的以這套說詞作為調整移民政策的準則的
你大可以說鄭弘儀那一罵
罵出了台灣人的心聲
但這種罵法同樣也掩蓋了一些需要被討論和檢視的東西
包括我上面所說的
民進黨若想重新執政
那麼這個政黨在族群政策、中國政策與移民政策上
如何真正在政策層面取得平衡的問題
以及我在文章和回應網友時所提到的
在青年就學就業政策上
國民黨唯一的解決方案是荒腔走板且極度不公平的親中政策
那民進黨除了反對以外
有沒有其他足以說服青年選民的對策?
我不認為這些問題只是國民黨或親藍媒體找碴
這些都直接關係到
民進黨,或者台派,到底有沒有準備好當一個稱職的執政黨
否則一旦掌握了國家機器
面對這些複雜的問題
也還是像阿扁、馬囧一樣
當在野黨很衝很勇
真的治國就沒半撇啊
而我真的不認為
到時候「至少比國民黨好」
會是個多有說服力的答案
再說
回覆刪除極右式的煽動人民的排外情緒
那個界定「外人」,或說「他者」 Other 的疆界
本來也就不一定是國界
被「排外」的對象
今天在鄭弘儀的操作下
那個「他者」是勢敵國中國
明天在朱學恆的操作下
他就變成死刑犯了啊
你今天可以在論述策略上
讓鄭弘儀操作反中朱學恆操作反廢死脫鉤
但實際上
我敢猜測
在支持鄭弘儀「反對補助中生」那一罵的學生
和挺朱學恆反廢死的阿宅
重疊的比例要是沒有八九成
至少也有五六成
更何況
在朱學恆操作反廢死時
鄭弘儀也同樣在他的節目
明白主張反廢死
甚至以此為話題煽動人民對執政者的不滿
台灣今年廢死運動的退步
鄭弘儀絕對也補了一兩腳
「合法範圍之內的叢林遊戲」不是只有藍綠政治能操作
也不是不會鬧出人命捏
說真的我們最好祈禱明天蘇建和等三人判決無罪
此案到此為止
大家平安無事
否則我真的不敢想像最後會演變成什麼局面
萬一選舉前又掀起另一波反廢死炒作
老天保佑千萬就不要搞到太超過
要是搞到國民黨為了搶救岌岌可危的選情
再拉幾個死刑犯去槍斃的下場
那就慘了
阿彌陀佛
敵國?每次我一看到就覺得噁心,住同一個地方的人始終沒有體認到台灣
回覆刪除身為美國防堵中國第一島鏈防衛線的可悲地位。美國拿我們當砲灰、中國
拿飛彈對準我們,其實惡劣程度根本不分軒輊。
要知道,老美頭號敵人是老共,老共頭號大敵是老美,這兩國有專門在歧
視對方任何族群例如學生嗎?沒有吧。
老美極右派很清醒,反對的是所有的移民,因為搶工作的對象不用特地去
分膚色國籍
老共人民則是腦袋不清隨黨操縱,今天黨說日本王八蛋搞我們的釣魚台就
大力倒日貨、明天說美國鴨霸要我們升值就抱著貨幣戰爭大力反美
台灣也和老共差不多,媒體搖一下人民就動一下,尤其是飛彈議題最容易
拿來操縱民意管他藍綠。只是老共有腦的人民是怯於強權不敢動,台灣有
腦的人民是被失敗的民主政治給弄失望透了不想動。
回歸主題
回覆刪除針對陸生我想法很簡單
要嘛比照一般留學生辦理繼續當凱子養著留學生吃香喝辣
要嘛就連著其他留學生一起趕回去反正都是些無益的投資
期望留學生會回去散布台灣美好的形象給國際期望有一天能回饋台灣
就像擔心會被陸生搞出政治問題來一樣是做春秋大夢,想太多。
法國有些過去是極左的傳統地盤,現在卻變成極右的堡壘,
回覆刪除不是因為住民變遷了,
而是因為那裏現在有大量體力勞工在失業中,
導致排外情緒高張,
儘管法國學術界一再證明:
移民政策並非剝奪其工作的兇手(甚至連地理分佈都差很大)。
簡大最早的想法應該是:一年區區數百萬對中生補助,
並非四十萬台灣學生(包括我)必需貸款的禍首,
所以當大家以此理由也一起「幹令涼」該政策時,
其實是被以排中情緒所民萃動員的;
這一點我和簡大的看法是相同的。
「被害情緒」是中國的反獨、鄭的「幹令涼」、
甚至台派民族主義的動員力量,
但被害情緒可能源於真被害(如台灣民族主義)、
可能是假被害(如中共指控美帝野心來反獨)、
也可能有被害但指控的對象錯誤
(如法國部份前共產黨員因失業而排外),
所以重點不是在於修辭有否極右的影子,
而是事實是否存在、邏輯是否有通,
若是真被害,大聲說出又何妨?
「法國是法國人的法國」是法國極右派的排外口號,
但法國現在根本沒有被「非法國化」的危機,
這不過是極右派在進行「假被害之情緒動員」;
現在再來看看另一個口號:「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這句日本時代台灣民族運動前輩的名言,
是不是「極右修辭」呢?是的,
是不是「排外」呢?是的,
是不是「假被害之情緒動員」呢?不是的,
當時該不該大聲喊出呢?我想沒有人會有異議吧。
另外,台灣一直就對中國採「非一般外國對待」,
從學歷認證、觀光管控方式、留學、就業、結婚、入籍…
全是如此,
但這對於台派而言,
並無扺觸國界內的「人權立國」、「五大族群融合」原則;
有抵觸的是統派,因為他們把對岸視為同一國人卻另眼相待。
至於這樣的政策是不是該改變?
或者該建立一套統一的標準來待所有外人?
這也許可以另外討論。
但我支持格大所言:
極左的「無國界理想」完全不適合現下的台灣。
其實,一旦有國界的堅持、
一旦反對世界上所有人都能無條件移民並入籍台灣,
就是某個程度的排外,
但如果這樣的排外能維持一個較有公義的生活方式呢?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簡大提醒的好
回覆刪除一個從反帝反殖出發的民族主義
也可能發展成壓迫弱者的種族主義
也可能發展成侵略他國的帝國主義
而且還可能以反帝反殖為藉口
拒絕反省 撲滅質疑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有這樣的可能
就否定反帝反殖的民族主義行動
雖然戒慎恐懼可能是好的
在戶外的演講場合講話
可能無法避免市民粹的、粗糙的
也因此有各種發展(左、右)的可能
就像鄭弘儀的談話
可能會成為排外行動的促發因子之一
也可能會催化反高學費運動的發展
需要有簡大去提醒惡劣後果的可能性
也需要有人去把這簡單的控訴
作更深入細緻的探討
甚至成為具體政策的檢討改進方案
然而這工作不應要求鄭弘儀做到
而應該是民進黨智庫的工作
更應該是領納稅人薪水的官員的工作
要說鄭弘儀的說法是民粹 我同意
但國民黨和馬政府把焦點放在髒話
卻不檢討政策和施政(中國政策、
高學費、高失業率、貧富差距)
則是更民粹的 而且領薪水的他們
是最不應該操作民粹的一群
至於民進黨/台派的中國政策
回覆刪除Shinichi所言:
"革掉國民黨的命就是革掉綠的命,
~如此,便可以超克藍綠,
當藍綠不是概括標籤時,
左右的真正對打才會出來…."
我很同意
說得更白一點
民進黨/台派根本是烏合之眾
團結這些人的共同點就只是反國民黨
或許其中許多人有清楚的政治理念
但共同的也只是
"民主、人權、台灣住民自決"
這些很基本的普世價值 其他的
或左或右、或民族主義或生態主義
沒有太多共同點可以形成具體政策方向
(哪一個民主國家有這樣的政黨?)
但這仍然比國民黨好太多
因為國民黨是更惡劣的烏合之眾 包括
既得利益者+中國民族/帝國主義者
連對"民主、人權"的信仰都沒有
所以我很贊同shinichi的說法
對鄭弘儀的操作模式
我雖然有所疑慮、不完全贊同
但仍然持正面態度
當然 有簡大深謀遠慮的提醒 更好
我贊成格瓦推或Joe所言
適度的管制移民移工 可能是必要的
這或許稱不上是極右或排外
舉例:拉美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問題
我贊成對大多數非法移民就地合法
但不贊成全面開放移民管制
這並不會解決 問題 或 移民悲劇
我認為 該做的是 維持適度管制
並努力提升拉美居民的生活水準
回頭看台灣 稱不上左右的移民政策
根本沒有對跨國婚姻作有效審核管理
也沒有對這些配偶做適當輔導
協助她們在台灣過得更好 ~~
台灣沒有能力提升鄰國當地人民的生活
最後補充一下 我認為
鄭弘儀是個還有良心的右派
此外 民粹(主義)的對立面
不一定是理性討論
也可能是 菁英主義 保守主義
~~老皮蛋
雖然很多人都有對於東南亞移民有點負面偏見,
回覆刪除但是敝人以為只要平衡資訊就會大幅改善。
曾在FB上看到一些對於越南、菲律賓不友善的言論,
只要補充不同的觀點以後,對方的態度就會大為改善。
所以反中國跟全面排外是有很大的不同。
老皮蛋
以台灣的低生育率與中國文化的高滲透性,
較為開放外國移民實在是必要,但是也要很謹慎。
畢竟中國文化是很有歧視性的,
而福摩薩也中這種毒很深,
需要消毒才能增進對於移民者的了解,
進而有對於移民者友善的環境。
我比較好奇的是,
回覆刪除鄭弘儀的XXX為啥對於某些人似乎是變成了一個具有內容
的口號,
而非只是一種侮辱對於執政黨的侮辱而已,
而是有連結到一些對於執政黨施政下的常民生活經驗,
以致於當鄭弘儀以XXX突出對執政黨的不滿的時候,
許多人腦中積累以久的情緒一股腦宣洩,我想腦中應該閃
過諸多負面的常民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被詮釋成是由於
執政當局無能所致。
這樣想一想,難怪某些人只會覺得這句話在侮辱人,假如
他平日就不認為執政黨治國無方,或是其負面生活經驗也
不被詮釋為是執政黨無能,其不滿情緒又怎麼會匯集指向
統治者呢。
我以為單看口號確實是看不清楚政治動員的背後脈絡,
難以判斷其政治訴求是否是進步或是保守。
我也同意政治動員並不一定是壞事,假如一句XXX確實是
負載了底層人民清清楚楚的對於統治者的不耐情緒,並且
這情緒的根源他們也了然於胸,我想唯一要擔憂的就是這
種口號無法跟社會其他階級、團體對話吧?
所以執政黨才會講說那只是一句髒話而已,當然也有可能
他們無法理解中下階層的感受與意識。
最近看見法官判一些侮辱性字眼,因為差一個字而判決有
所差異:讀法律的真的都去社會脈絡來看事件。知識份子
也會常常陷在自以為對於某些詞句的掌握裡頭,忘記了自
身對那句話的體會是有侷限性的(通常都是有階級性的),
特別是對政治場域當中的詞彙,這也是我從這件事上的體
會,這一開始也是自從我遇見一個機車店老闆,嘗試著用
大話新聞的方式跟我說他對政府的不滿的時候,有些話真
的不是中下階層的語言。
這想寫一寫,國民黨人把XXX只當成一句髒話,不僅凸顯
了自己的高傲,也曝露的自己的無知,甚至還可能是明目
張膽的賤踏中下階層民眾的尊嚴。鄭弘儀竟然道歉,我想
他仍就是很清楚這社會的中下階層,對自己只會講XXX還
是很自卑,認為不應該,所以趕快道歉:那些後來打電話
進去說鄭弘儀沒錯的人或許仍是一些還保有一些尊嚴,覺
得自己不爽就該講的人。XDD
這篇文跟簡大那篇真是篇好文。我給一百個讚。
我的留言好像變成悄悄話了?
回覆刪除To Exic & 其他訪客:
回覆刪除因為經常有廣告垃圾留言 以及
純粹找麻煩、程度態度都很差的留言
所以我把留言預設為悄悄話
相望能夠減少前述兩種留言
另外有些留言 雖然不屬於前述兩者
但最好是作者讀過再公開
有寫手會經常上來看看
把上述幾種以外的留言公開
造成不便 還請各位訪客見諒
我們這種作法如果在公領域
或者我們是公眾網站的經營者
這就是傷害言論自由的事先審查
但因我們只是經營私人部落格
而且許多寫手都忙 不得以出此下策
再次請您和各位訪客見諒
~~老皮蛋
(by 簡道虔 兼回 Exic
回覆刪除)
把張大春的 「仇恨投票」http://tinyurl.com/29fk9z4
和萬金油的 「喇賽台北」http://tinyurl.com/2bycx47 對照著讀
有種奇特的歡樂
幾乎可以另起一篇 「天龍文化人對幹你娘的愛恨情結」了
張大春的文章,解碼後差不多說,
『缺乏文化資本的紅姨和他的中南部支持者
就是作不到像我高級天龍人一樣
罵人不帶髒字的公然歧視和煽動仇恨,還有稿費可以賺。』
張懸在公開演唱時罵幹,同樣引起台北文青一陣歡呼
卻不被認為粗俗淺薄
因為它是在台北中產階級的道德與文化符碼重重包裝下
既酷又安全的文化商品
反映了台北文青對『幹你娘』那種既陌生又憧憬
必須先把幹你娘轉化成某種充滿異國情調的文化景觀、鄉野傳奇
才能以拜物 (fetishism) 的姿態擁抱他、認同他的弔詭情緒
簡大談到了在城市文青圈子禮
回覆刪除髒話反而被擁抱 如同 fetish
我想到 Karl Marx 談的
commodity fetishism
也是在某種去脈絡的狀況成立
精神分析裏對 Fetishism 也有些討論
Bion 認為那是因為
否定事物與愛、與生命有關
這與 Karl Marx 所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J. Lacan 則認為 這是因為
Lack of Phallus = Desire for Phallus
而這又牽涉到 性 與 去性化
也就可以與 S. Freud 提到的
Repression of libido 互相對照
觀察台灣社會上 不同團體
在不同場合 對髒話的 不同態度
再對照 這些不同學門的大師理論
還真會有饒富趣味的發現
再看到簡大和幾位寫手的
嚴肅深刻的討論
不禁汗顏 自己最近都在寫一些
口號式的文章(某種意義的民粹)
或許等選舉完 我再靜下心來
認真寫幾篇文章
(這樣產能會低很多、
還請其他寫手有空多寫)
在選舉前 還請其他寫手和訪客
再忍受兩篇 淺白欠深度的文章
我有同感!
回覆刪除當我也看到那一些泛綠媒體好笑的抹黑,也真的覺得很好笑!
所以到底是泛藍抹黑泛綠,還是泛綠抹黑泛藍呢?
似乎不是您說了算,根本應該是要看實情吧?
問題是觀者是不是選擇性的相信,而媒體又選擇性的報導呢。
另外,不要說"粗話是因為積壓甚久,不吐為快"
因為我們也忍了他很久了,卻還保持風度沒有人因為不吐不快所
以汙辱他的媽媽不是嗎?
總歸一句,辱罵別人是沒有藉口的!
更何況他是一個公眾人物在公開場合講了髒話,不僅沒做好示
範,也把台灣的選舉格調整個拉低了!
請問一下,什麼叫「不斷地改變疆界」?
回覆刪除要多頻繁才叫做不斷?
如果去疆界簡單點來說就是改變、變動的話,
那「不斷地改變」,不就又是善變、出爾反爾嗎?
我有點在懷疑「去疆界」這個詞似乎有被亂用的危險
特別在假使「去疆界」這詞在不同概念和領域有著不同的詮釋策略和指涉
意義的話,這個詞會變得很尷尬其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