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梅克爾2013勝選後的一個側寫 ( by 佛國喬)



這是法國與德國兩個國家的領導人辦公室樣貌,沒人講的話,我會以為梅克爾是高中校長(所以還放個地球儀)。但事實上,德國不僅是歐盟第一名的經濟強國,而且此國正經驗著戰後嶄新的歷史時刻。

相較於全球被經濟危機所摧殘,德國反而將失業人口從五百萬降到三百萬,今日經濟競爭力還比經濟危機來臨之時還要好;此外,相較於法國當年努力拉希臘入歐盟、入歐元,意見相左的德國反而顯現其謹慎而睿智的一面。歐洲已明顯地從雙領導變成單領導;不過,僅僅就在十年前,德國人很難想像有這麼一天:所謂的美國總統訪歐就是等於訪問柏林一站,而整個歐盟的大事,竟然主要是由其所選出來的總理來定奪。

我們不可能在歷史盛世之刻叫梅克爾下台,既使這個人的經濟觀右得令人觸目驚心,她常常掛在嘴邊的抱怨是:「歐洲佔世界人口7%,財富佔25%,但社會(福利)支出佔50%。」不僅如此,這位牧師的女兒,還把歐元危機視為一種處罰;當法國一方在思考如何以一個大計劃來撲滅歐元危機時,梅克爾的思維是:罪人本來就該受罰,否則過去的錯會一直錯下去。

這位牧師的女兒還把德國政壇變得很「師姑」。當年,一路提拔她的柯爾捲入貪污風暴時,她義正嚴詞要他下台。今年的選戰,當不成氣候的競爭對手(海盜黨)要她給點他續任後的建議時,她引了聖經條文警告對方:狂妄之後是滅亡。法國的外交官都被她柏林北方的渡假別墅給嚇到,不只房子太寒酸,連到達房子的路況都糟得要命。2011年,美國總統為了授她至上的榮譽獎章,辦了一場盛大晚宴,她與德方代表團居然全數都在當晚就搭機回德,連讓自己輕鬆一夜也不肯。

梅克爾怕狗,這件事雖然知道的人不多,但因為她曾是東德人,俄國的KGB系統是很清楚的;梅克爾訪問普丁時,後者兩度都故意讓幾隻大狗進廳旁聽,以為對方就不敢來勢洶洶,但梅克爾仍在驚怕中把該譴責的話全講完。不只於此,她是第一位宣佈拒絕出席2008年北京奧運的領袖(因為圖博起義),在以色列訪問期間,也不忘給對方的殖民行為洗臉。她已不只是歐盟共主,還是出口歐洲價值最認真的政治人物。

比如國防部長在隱形戰機的投資失敗等等,執政黨的形象在這幾年一直不佳,最近一次的地方選舉潰敗反映此民心,但就在前幾天,她本人卻可以大勝。此人與其政黨是成功地切割了,這歸功於她不吝惜於採納對手之政見。眾為皆知的是能源立場,她推翻了該黨原有的立場;另外,當反對黨譏諷地表示:德國今日的經濟表現,其實得歸功於他們執政當年所訂定的「Agenda 2010」計畫;她卻不吝惜於向對手致敬。

她說:「有家庭生活的人都知道妥協的價值,比如說星期日要一起進行什麼活動;妥協對政治上也是件好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說她是個mutti(媽媽):媽媽對自己嚴格,對壞鄰居不假辭色,甚至對孩子們也以右派的思維在規訓著;更重要的,她有意願當一個把所有孩子聚合在一起的人,而不是先以敵友之分觀之。


本文原發表在個人fb的網誌,內含有討論:連結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除了「萌」之外:黃色小鴨身影後的港區故事 ( by 新一)

自那隻很「萌」的黃色小鴨,從香港爆紅到台灣後,大家便引頸期盼小鴨來台現身。果然,18米高的小鴨,在中秋節當天停泊在高雄港13號光榮碼頭之後,果然吸引超過20萬的賞鴨人潮,連新聞媒體也都一片鴨鴨叫。
 
圖說:黃色小鴨停靠在高雄港13號光榮碼頭,吸引了瘋狂的賞「鴨」潮。(圖片為作者翻攝自蘋果日報)
 
據說,此一和平與愛象徵的小鴨,隸屬療傷系,能透由勾起兒時回憶,掃除不快樂的陰霾以治癒人們的不開心屬實的話,那小鴨越夯,是否也就意味台灣社會不斷飆高的痛苦指數哩?!個人對此鴨,實無好惡,但看國人對黃色塑膠鴨如此有感,卻對小鴨停泊的13號碼頭無感,倒頗令人神傷。
 
旅遊模式,某種程度反映出一個社會的內在素質。這些年,台灣充斥著太多活動式的人潮,以走馬看花、吃吃喝喝的「觀光客」(tourist)姿態,對待他們所造訪的空間場域,忘卻旅行是可攜帶一份「旅人」(traveler)心情,藉由城市微旅行與地景探索的方式,深度閱讀所在城市歷史的可能。
 
圖說:黃色小鴨的台灣行,從高雄港為首站,開始巡遊台灣(取自蘋果日報網站)
 
對城市的一份感情,就如同一份記憶倉庫,找尋那遺落的藏匿的記憶,重訪體驗書寫在城市身世紋理中的悲喜苦樂;於是,我們會愛上我們所處的城市。這是一種自然卻深層的本土認同,同時,也將據此打造出一個民主的城市公民—不讓利潤主導的發展,恣意模塑與扭曲我們置身城市的長相與記憶紋理。因此,或許我等除了尋求小鴨的慰藉之外,還可在「萌」鴨所停泊的那個空間背後,稍稍翻攬那裡曾書寫下的一頁高雄身世軸捲哩。
 
從13號碼頭到光榮碼頭
 
在被黃色塑膠小鴨撫慰完之後,或許可多花點時間,探索小鴨停泊的那個空間,以及這個空間背後攤開的一些故事。
 
13號碼頭,易名為光榮碼頭,此乃因2006年10月,高雄市政府為了慶祝取回這軍方盤據50多年的13號碼頭,便舉辦了一場協力推倒封鎖高雄港50年的「柏林圍牆」活動,象徵性地把13號碼頭的蛇龍圍牆拉倒,並根據過往「金馬獎」的歷史,重新命名為「光榮碼頭」。而所謂「金馬獎」,則是指此碼頭乃是當年抽中金門與馬祖外島數饅頭的籤王兵種的前哨站。
 
圖說:2006年10月,高雄市政府舉辦了一場協力推倒封鎖高雄港50年的「柏林圍牆」活動,象徵性地說明高雄港的軍管年代的逝去(圖為作者翻拍自市府宣傳手冊)。
 
抽中「金馬獎」的役男,會先在「壽山前送營」集結,然後便搭乘兩噸半的軍卡沿著鼓山路、五福四路、海邊路,最後抵達「十三號碼頭」,等待俗稱「開口笑」的「戰車登陸艦」(LST—Tank Landing Ship)載往前線的金門馬祖丟包駐紮。隨著軍卡的接近「十三號碼頭」,這些金馬獎的阿兵哥心情亦就更加低盪,尤其看見位於海邊路上碼頭大門架起的拒馬外送行的家人或愛人時,往往心底早已淚濕一片哩。約莫1997年,張學友的《妳愛他》跟劉德華的《因為愛》作為福特六和汽車LIATA的廣告曲,此二首讓LIATA房車大賣的歌曲,即是以前進金馬外島當兵的阿兵哥被迫須與愛人離別的意境,所譜寫而成的大賣情歌與轎車呢。
 
因此,小鴨停泊的那個斜面碼頭,即是當年的「開口笑」停泊之處,也是金馬獎阿兵哥,準備迎接「兵變」的心碎之起跑點。此外,錯落遺留在光榮碼頭地面上的「鐵支路」,也間接應證了此碼頭的軍事用途呢。
 
圖說:遺留在光榮碼頭地面上的鐵道,也間接說明了其軍事用途的前身呢!(圖為作者所攝)
 
高雄港,那段軍商混合港的歷史
 
事實上,塑膠萌小鴨停泊的「光榮碼頭」,除了是硬梆梆的軍用碼頭之外,也反應出高雄港曾經的軍商混合港歷史。1995年8月20日,前紐西蘭總理大衛․藍格(David Lange)造訪高雄港,但高雄港務局卻以未收到函文而讓朗格總理不得其門而入,最後在協調之下草率地以一名低階科長接待準備隨便打發之。就在乘坐港區遊艇參觀一圈後,藍格總理竟以大開眼界的口吻說道:「我看遍全球知名的大商港,還是第一次見到商港、漁港、軍港混合使用的國際港哩!」
 
的確,高雄港此種軍商混合港,其實戒嚴戰時體制之下,高雄港的嚴密軍管哩。例如,高雄港最有趣的軍事部署之一,莫過於「防潛網」。早年,美援除了麵粉或牛奶等援助品之外,還包括軍品援助,一到子夜宵禁時刻,高港便會在一港口拉起美援牌「防潛網」,以防敵人潛艇。笨重且過時的防潛網,是由環環相扣的鐵絲扣網而成,上頭必須繫上浮筒讓扣網攤掛海中。然後,每夜由小艇拉來拉去以為開關,有時潛網鋼絲沒有完全收攏靠岸,便常發生誤鉤高雄港進出的船隻導致「脫排」的烏龍事件,爾後,實用性與操作性不足的落伍防潛網便被取消。
 
此外,「高砲部隊」也是高雄港軍事部署的一絕。早年高雄港區不僅有碉堡,且1970年代之前凡是平頂的倉庫,也會有所謂「高砲部隊」的進駐安插,以防敵機空襲。據說,後來高雄港區碼頭邊的倉庫,就盡量不蓋平頂式以防此些麻煩砲衛藉機駐守哩。畢竟,這群樓頂砲衛,除了抓虱子互咬外,便是對進出口貨物進行「揩油」呢。
 
因此,在軍管名義之下,高雄港被從高雄市的腹地中隔離,成為跟高雄市無關的「飛地」(enclave),不僅高雄市民無法享受親水,更讓高雄市無法以港灣城市的眼光進行規劃與發展。直至,2000年之後,「白」副總統跟國民黨政權被高雄市民用選票驅離後,高雄港區的碼頭回歸市民休閒生活,才重露曙光。
 
高雄港除了軍方部署與設施之外,高雄港港務局長,幾乎是退役海軍轉任。據說,此種「慣例」乃是蔣介石希冀「以利必要之時,港口能與軍事配合」云云;然而,此種慣例並非一開始即是如此,而是始於1950年代末。
 
那時,剛好美援公署不滿蔣介石軍費支出過高,希冀把軍費轉移經濟發展之用,但軍夫出身的老蔣,當然不是那麼容易順從,據說在嚴家淦的說服之下,方才點頭。但山姆大叔畢竟白人,不知道老蔣「上有對策,下有對策」,使出一招將軍人轉役文官系統,降低軍事支出,並招致台灣政府體制長期的軍文不分。因此,港務局與國營海運則屬於海軍禁臠、公路局則是陸軍大餅、華航或民航局等則成了空軍的領地。而此一軍人治港的慣例,遲至1992年才走入歷史。
 
圖說:高雄港的故事,是一頁高雄戰後城市發展的縮影,也是一頁管窺台灣戰後政經發展的迷你篇章,值得旅人細心探索品嚐(圖為作者所攝)
 
當然,畢竟政府體系無法養起如此多軍方退役人士,於是,退休金的「優惠存款」政策便由此提出鼓勵退役,爾後公務員與教師也要求比照辦理,然後「優惠存款」便固定化成18%。此乃是至今仍然荼毒台灣國庫與公私部門不公的「18%」爭議的主要起始原因。
 
由上可見,高雄港過往的繁榮並非其治理有特出之處,畢竟高雄港曾長期處在阿里不達的軍商混用、軍人治港與管治之下,而是得利於台灣的國際加工平台之身分。
 
正當黃色塑膠萌小鴨,人潮吸睛度百分百,觀光客與市民紛紛踏進13號光榮碼頭一睹小鴨風采之時,也不要忘記探索「光榮碼頭」此一的軍事碼頭空間存在的背後,其實正是那一頁戰後高雄港軍管的歷史遺跡啊?!

本文原發表於想想論壇《打狗吹水專欄》,網址: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270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為什麼是「台語」而非「閩南語」? ( by 佛國喬)




以下是我所認知的語言稱謂:
▇ 台灣語言(Languages of Taiwan):「國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
▇ 福爾摩沙語(Formosan languages):原住民語。
▇ 台灣語(Taiwanese):台語。


我目前沒用過Taiwanese來指稱「國語」或其他語言,而且不以閩南語、河洛語稱Taiwanese,有以下幾個理由:

1.正如同每個國家都有權主張其國名、每個部落都有權主張外人對其的稱呼,每個語族已身也都有權主張其語言名稱的權利。

2.特別是,在上述命名權沒有被競爭的情況下,更沒有理由反對該使用,而這正是台語所處的狀況:除了台語族群,沒有其他語族也主張使用Taiwanese這個語言標籤。自己不想用還去干涉別人的自我稱呼,這就很奇怪了。

3.儘管因為文化殖民,台語已不是島上大部份人的母語,但為了尋求歷史正義,我主張用島名的大寫形容詞,來稱呼五十年前的主流母語。

4.主張這世界存在Taiwanese此語言標籤,可輔佐(但不能用來主打)台獨主張,不可否認,這有助益於向國際社會主張與中國的相異性。

5.上述我所認知的語言稱謂(Languages of Taiwan、Formosan languages、Taiwanese),是目前國際學術界的習慣用詞之一。


(圖說:法國官方對於各地地方語言皆有長年的調查,台灣政府則任其自生自滅)

為作國際比較,我以下舉四個島為例:

(1)馬達加斯加島的形容詞大寫就是馬拉加斯語,此語言和台語一樣,是外源的,並且和其源主至今仍有九成相通,但我們並不會用其源主(瑪安延語:一種印尼方言)來稱此語言;同樣的,它只是一種主流母語,另至少尚有七種重要語族在馬達加斯加島上長期存在著。

(2)馬來西亞群島的形容詞大寫就是馬來語,此語言和台語一樣,是外源的,並且和其源主幾乎完全互通,但我們並不會用其源主(廖內語,現也是印尼官語)來稱此語言;同樣的,它只是一種主流母語,尚有不少重要語族在馬來西亞長期存在著,如華語。

(3)就算不是國家,科西嘉島的形容詞大寫就是科西嘉語,此語言和台語一樣,是外源的,但我們並不會用其主要源主(托斯卡納語:一種古義大利言)來稱此語言。由於併入法國,現在該島的主流母語是法語,但我們仍使用科西嘉語此標籤,來指稱「前」主流母語。

(4) 在愛爾蘭共和國,愛爾蘭語與英語同為官方語言,但鑑於過去的英國殖民史,超過六成的人口完完全全不識愛爾蘭語,會每日使用到的甚至不到12%,這比例和台 灣頗為類似。但為了歷史正義與主張有別於英國的主體性,愛爾蘭語仍是愛爾蘭國「第一」官方語言;又和台語一樣,愛爾蘭語也不是該島獨有的語言,它是屬於塞 爾特語的一支,塞爾特人源於歐洲大陸。

語言若被下地名標籤,往往不是依發源地,而是看哪個地 方的政治組織將之標準化、制式化,馬拉加斯語不被稱馬達加斯加之瑪安延語、馬來語不被稱馬來西亞之廖內語,都是因著此理由;相反地,法語、英語、葡萄牙語 等都已經歷經標準化之後,再向外傳播,傳播型式甚至是殖民的,所以我們少見魁北克語、澳州語、巴西語的使用,而會使用澳洲英語、魁北克法語、巴西葡語,或 直接稱英語、法語、葡語。台語該參考的國際案例,明顯不是澳洲英語、魁北克法語、巴西葡語這些情形。



一直有人認為使用台語(Taiwanese)一詞乃「語言既得利益」、「福佬沙文」,令人好奇的是,這些人也會用同樣的負評,來指責Formosan languages、馬拉加斯語、馬來語、愛爾蘭語、科西嘉語等標籤嗎? 甚至我們可以進一步質問:Chinese、French、English等標籤的使用,不也都有同樣的問題嗎?中國也不是只有中文語族、法國也不是只有法 語語族、英格蘭也不是只有英語語族,如果不曾對這些標籤有異議,只專對Taiwanese一詞特別對待,那就有落入語言歧視之嫌了。

那些主張Taiwanese應「正名」為河洛語、閩南話的人,也令人滿肚子疑惑,難道河洛語之於河洛、閩南話之於閩南,就沒有「既得利益」、「台語語族沙 文」的問題了嗎?所有的Taiwanese一詞會遇到的質疑,同樣會出現在河洛話與閩南話的標籤使用上。這讓我們得想一想,對於這些人,為什麼「台」才會 是爭議的,其他的不會?


從國際比較來看,認為其他大島的形容詞大寫可匹配特定語言:主流母語或前主流母語,只有台灣島不行,這不只是歧視台語,還是歧視台灣島。

再一次,認為這個島的A形容詞大寫(Formosans),可匹配一些語言,B形容詞大寫(Taiwanese)就不該使用,那也是一種對名詞的歧視,讓我再喊一聲:「『台』為什麼會這麼禁忌?」

語言的既得利益只有兩種支撐型式,一是政治上的,一是市場上的,台語在1960年代之前,的確是有市場上的既得利益(從台語電影比「國語」電語賣座可得 知),這情況和今日的馬拉加斯語、馬來語相同;但是如今,它在政治上與市場上都是弱勢的,看待的標準應和福爾摩沙語、愛爾蘭語、科西嘉語一樣,判斷此標籤 的使用,乃是一種為了去殖的身份主張,乃是一種考量歷史正義的姿態。

至於…一看到「大家學台語」主張就指為沙文,卻從未對現存的「大家學『國語』」有發表過任何異議的人,這是在為台語「造鬼」,可參考以下連結: http://ppt.cc/Kiz7

(文中我舉的大島島語案例,幾乎無法從南大西洋取得適當案例,因為經歷過幾百年的人口販賣,此大洋兩岸僅能存在世界最主流語種,並進行各地風格修飾)

本文原發表在個人fb的網誌,內含有討論: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