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GGY如何練成 I—關於高級外省人(by 老皮蛋)


前文提到的 GGY complex/ phenomena 是怎麼出現在台灣、又怎麼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呢?我們必須比對精神分析(關於自戀的)理論和台灣的社會現實才能理解(註一)。






克萊因學派關於自戀的理論




克萊因(Melanie Klein)學派認為:自戀源自初生嬰兒對母親的嫉羨(envy)(註二)。初生嬰兒基本上是全然的無能與脆弱,相對的母親則是完美的(擁有嬰兒需要的一切),這是一種危險的完全依賴(失去母親就會死亡),特別在嬰兒受到挫折(需求不被滿足)時,依賴的危險性就更明顯、更無法忍受~此即“嫉羨"之所由來。面臨這難以忍受的挫折時,嬰兒為了保護自己的心智不因(察覺此危險)而崩潰、可能會採取以下的防衛機轉(defense mechanism:它可能會否認自己的無能與依賴、幻想自己無所不能、因而不必依賴任何其他客體(此即“全能幻想"omnipotent phantasy),這就是早期的自戀狀態。嬰兒在需求不被滿足時(一說是嬰兒投射其死亡本能或挫折於客體),也會幻想有一個壞客體(壞乳房)故意加害於它,這種被害感和嫉羨都可能引發嬰兒的攻擊~在幻想中破壞了客體,但這又引發了嬰兒的恐懼~害怕客體的報復,而這更加強了被壞客體迫害的幻想,也就是嬰兒認同(identify)了“自體=被害者”和“客體=加害者”(一說是真實的外在客體也會認同被投射的加害者角色),這就是最初的“投射性認同"。



以上所述的防衛機轉最常出現在生命的最初六個月,當時的心智狀態處於“妄想-分裂心理位置”(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此時嬰兒無法認知完整的有生命的客體(whole object 母親)、而只能認知到沒有意志的部分客體(part object~乳房),這也是自戀者(或GGY)之所以缺乏同理心(甚至不把他人當人看)的原因。如果發展順利、嬰兒的先天(體質)後天(環境)條件夠好,嬰兒會隨著年齡的成長、逐漸克服上述的“嫉羨"“被迫害焦慮",於是可以放棄上數的幾種防衛機轉,乃至超克了“妄想-分裂心理位置”。然而,只要遭逢重大心理危機,個體就可能退行(regression)、回到妄想-分裂心理位置;如果是生命早期受到遭受嚴重創傷、或是個體的體質或環境有重大缺陷,個體則可能更長期固著於妄想-分裂心理位置,就形成了自戀型人格違常(或其他的人格違常)。




現實中台灣的GGY


讓我們回到台灣的社會現實吧!1945~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的戰後移民,可說是兼具殖民者及難民的身分。稱之為殖民者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政治權力,又透過劫收日人財產、發行新法幣(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無償或低價徵收資源土地等方式、而掌握經濟力量(註三),其後又以各種不公平法規保障特定族群的利益(註四),再藉由語言教育宣傳等方式、以宣揚母國文化並貶低在地文化;稱之為難民則是因為:他們移居台灣時,大多失去了一部份財富權力地位,也身受戰爭時逃難的恐慌經驗,更有甚者則是莫名被拉伕入伍、或經歷了家人間的生離死別(註五)。


殖民者的身分及特權提供戰後移民“
GGY的現實/物質基礎”;殖民者的優越感強化了“全能幻想”,難民的被迫害經驗則活化了嬰兒期的“被迫害焦慮”、造成了部分的人格退行至“妄想-分裂心理位置”,這就是“GGY的心理基礎”。弔詭的是:殖民者的特權地位並不能降低他們的“被迫害焦慮”、反而會加強它,因為殖民者自知這特權地位是不公平的、是可能會引發抗爭的;也因為殖民者拒絕承認自己對他者(台灣人)的嫉羨(不必離鄉背井)與敵意、反而將此嫉羨與敵意投射在他者身上,因此認定他者是對自身有敵意的,因此設立種種的不公平關卡、以防止台灣人取得權力,又建立許多的情治機構以監控人民(註六),當然這樣的不公平關卡與監控可能會(也可能不)引發真實的抗爭~這就是上一段所提到的“投射性認同”。同樣的,這被害焦慮會讓殖民者無法信任在地人、再加上可能還有親友財產留在中國家鄉,他們也就無法認同台灣這塊土地了。


 


 GGY 的日本情結


  戰後移民之所以不能認同台灣,還有一個特殊因素,那就是台灣處處可見的日本遺緒(GGY稱之「遺毒」)。戰後移民可能曾因中日戰爭而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對日本恨之入骨;台灣的日本遺緒會強化他們的被迫害焦慮,而日本留下的(有形或無形的)建設則會引發其嫉羨、這又更強化他們的原始防衛機轉,於是GGY complex就更嚴重了。許介鱗、陳宜中批評海角七號「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陰影」、「被殖民慾望」,正是典型的例證。 



  承上,戰後移民對日本懷恨、無法忍受台灣的日本遺風,這是可以理解的。比較令人費解的是:有些戰後移民(尤其是第二代)無法忍受台灣人的日本遺風,動輒稱之:「皇民化遺毒」「日本順民」、「倭奴」,有時也會指責台灣是「美帝的殖民屬國」;可是自己卻愛用美日進口產品、愛聽/唱西洋日本流行歌曲(不聽台語歌)、愛看歐美日電影(不看台片)、甚至擁有綠卡或美國國籍。要理解這現象,關鍵就在他們的批評「殖民地陰影」…,誰最不能忍受「(前)殖民文化陰影」呢?自然就是新的殖民者啦!他們無法忍受「被殖民者跟前殖民者藕斷絲連、或跟別的資本主義帝國暗通款曲」,但殖民者自己當然不在此限,這又是一個精彩絕倫的GGY phenomenon。



GGY如何繁衍



殖民者的特權是代代相傳的(直至1991才有一部分的修正),即使特權被削減,在文化語言的差別待遇(崇尚中國文化/標準國語、貶抑台灣文化/台語及口音)下,他們也能藉既得利益和而維持競爭優勢(註七),因此殖民者的優越感也代代相傳;另外,難民的被迫害焦慮也是可以代代相傳的,可能透過親子間的互動(子女內化父母的心智結構)、家庭社會的氣氛(反共抗俄、保密防諜~),也可能透過某種程度的種族隔離、導致下一代也對他者(台灣人)缺乏同理心(i.e.深刻的了解與誠懇的尊重)(註八)。既然特權和被迫害焦慮都可以代代相傳,某種程度的自戀自大、以及對他者的歧視不信任,也可能繼續存在於這個特殊族群;而既存的社會文化差別待遇更加深了這個自戀/歧視的傾向,也讓他們(如同上一代)難以認同台灣這塊土地。



自蔣經國執政後期“吹台青”開始,台灣人逐漸取得一小部分的政治權力(註九),這已經造成部分外省籍政客的焦慮;李登輝擔任副總統、乃至繼任總統及國民黨主席,更是讓許多外省人坐立難安、甚至運作阻撓(註十)。其後國會全面改選、一部分的外省人特權被取消;同時,以台灣人占多數的民進黨組成,黨員取得國會席次與當選地方首長、甚至競選首都(台北)市長。這些特權優勢的削減(並非完全消失)讓許多外省人深感威脅,趙少康甚至在競選台北市長時以“陳水扁當選、就會把外省人趕到海裡去"挑撥族群(註十一)。這正是前兩段所提:遭逢重大心理危機,個體的“被害焦慮"被活化,就可能退行而回到“妄想-分裂心理位置”的代表,郭冠英的言行只是再多一個典型例證。當然,如前文所述:除了趙少康或郭冠英,台灣還有許多的GGY 






後記


這篇文章似乎是對某特定族群的攻擊,但筆者的本意是:想理解這些人的心理動力機轉,甚至是同理其痛苦。雖然GGY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痛苦,因為這等於是承認自己的脆弱;但是GGY就如同其他的自戀者,他們其實是受苦的:嬰幼兒期可能因不良成長環境而受苦、青少年期可能有其他心理創傷、成年後因為孤獨(不能同理他人、也不能融入人群)而受苦~GGY更因不愛周圍的人(因而感受不到溫暖)、不愛所居的土地(因而感受不到安全)而受苦。然而,我們也不能因為同理而停止批判,雖然其情可憫、其言行仍應受檢驗,尤其是拒絕放棄特權的既得利益者。


筆者並不是要否定所有的外省人,筆者深知:有許多外省人對台灣有很大的貢獻,包括獻身台灣主權及民主運動~鄭南榕正是其中最耀眼的代表。此外,有很多外省人沒有享受到多少特權,甚至受到國民黨政府(比對本省人)更惡劣的對待(註十二),而這些外省人因為缺乏(像本省人一般)豐富的社會連結,他們承受的是更多的痛苦;但是,他們不一定會因為受壓迫而認同台灣這塊土地、也不一定會因為受壓迫而珍愛自由民主。關於這些不同於“高級外省人"的“
較低社經地位外省人",我將在另一篇文章「GGY如何練成II--關於非典型GGY
」中再討論。但是在這裏需要強調的是:不能因為這些“弱勢外省人"的存在,就否定對“高級外省人及其自戀/歧視"的質疑,更不能因此就合理化“高級外省人"的特權與言行;這種“利用弱勢者為不義體制辯護”的論述,只是對弱勢者的再一次踐踏。










註一:精神分析的知識來自於診療室中的個人、著重於內在世界,這樣的知識是否可以用來理解外在現實與社會現象,仍有些爭議。爭議歸爭議,從佛洛伊德至今、借用精神分析理論來解釋社會現象的嘗試卻是不曾間斷,而這些論述也常對學術發展有重要的貢獻。

註二:關於“嫉羨"、“死之本能"(death instinct)、“被迫害焦慮"(persecutory anxiety)、“投射性認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的意義、相互之間的關係,克萊因早期和晚期的著作就有些細微的差異,其後繼者又有更多的討論和修飾,我只能盡量貼近這學派的一般共識。可以確定的是:這些細微的理論差異主要在於“嬰兒內在世界及其歷程”的描述,對我之後的討論重點(社會現實對人格的影響)並不重要。

註三:請參考“戰後台灣及國府重要記事(19461947)


又:本文中“外省人”“本省人(台灣人)"依約定俗成,採取過去戶籍法對省籍的分類方式(是國民黨政府首先分類省籍的啊);雖然早有許多論述說明「這兩個群體都有相當高的內部異質性」,但對我所要討論的題旨而言,這種分類是大致有效的。

註四:請參考:“中國國民黨分類族群幾十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EmQuZTqmDg&feature=related

駱明慶:高普考分省區定額錄取與特種考試的省級篩選效果


施合隆(2006):台灣地區省籍薪資所得差異之探討 http://ethesys.nuk.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0719106-164858 

林丘湟:國民黨政權在經濟上的省籍差別待遇體制與族群建構http://etd.lib.nsysu.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0915106-035839

註五:即使逃到了台灣仍可能被拉伕,不從即可能被處死。請參考:

“外省人的228713澎湖慘案” http://blog.roodo.com/gamy543/archives/4663405.html

註六:對人民的情治監控倒是不分本省外省。白色恐怖那一段時間,外省人受害者並不比本省人少,尤其左翼案件更是外省人較多;請參見:http://blog.roodo.com/michaelcarolina/archives/6054093.html

註七:參見註四以及 駱明慶:教育成就的省籍與性別差異http://homepage.ntu.edu.tw/~luohm/attainment.pdf 

駱明慶:誰是臺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http://homepage.ntu.edu.tw/~luohm/NTU.pdf

註八:在足夠安全感的狀況下,幼年時期與他者的接觸有助於建立互信,眷村的存在降低了這個建立平等互信的可能。

註九:關於“吹台青"的真相,請參見:林柏維:吹台青、摧台青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49593以及張國財:主動與被動http://w1.southnews.com.tw/snews/polit/polit_00/polit_02/polit00603.htm

註十:李登輝接任總統及黨主席都遭遇某些外省籍政客的反彈,初期以蔣宋美齡為主導,其後由新國民黨連線~新黨為代表。請參見: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w/2008-01/25/content_7494019_2.htm

註十一:趙少康才是“挑撥族群”的極品啊!而且,把外省人趕到海裏的可是國民黨;參見註五、註六。

註十二:請參見“為低級外省人說幾句話(by hermia)” http://www.wretch.cc/blog/cliquer/17805294;此外,有許多的軍眷根本沒有眷村可以住(軍官以上比較容易擁有眷舍);有些外省老兵雖然享有退休金18%利息,但因原來薪俸低,結果每個月只領到五千元或更低;外省籍士兵士官必須年滿四十或五十歲才能結婚,貧窮老邁的他們、常只能迎娶身有殘疾而同樣貧窮的台灣女子,而這(婚姻限制與婚配狀況)更加深了部分外省人與台灣人之間的隔絕與誤解。



























9 則留言:

  1. 受教良多 優質"論文" !!

    (這麼多的"註", 不是篇paper的話, 至少也是篇essay吧.)

    回覆刪除
  2. 皮蛋大

    揖拜啊!!!

    這個實在太強了啊!!





    「這些特權優勢的削減(並非完全消失)

    讓許多外省人深感威脅,

    趙少康甚至在競選台北市長時,

    以“陳水扁當選、就會把外省人趕到海裡去"挑撥族群。」



    儘管我很想用[「斯德葛爾摩症候群」的心態

    去同情這個GGY不安的焦慮,

    但是,GGY以侮辱、迫害他人的過去

    怎麼反過來要求同情呢?

    回覆刪除
  3. To hamous:

      這麼多的註 是因為

    人類的苦難和罪惡 都是

    罄竹難書啊 (成語至少用對一半)

      至於是否是論文

    因為鄙人的尷尬社會位置

    倒是不太會去想這些事情



    To  ideolotopia:

      因為某些人不能同情同理他人

    也會讓他人無法同情這些人

    其實他們還是可以獲得無條件的同理

    只要他們付費去找Kohut的門徒

    (下一篇我會稍微談Kohut)

    不過一但離開治療室

    還是必須面對公義的判斷 

    回覆刪除
  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j_sjJLV1ic&eurl=http%3A%2F%2Fdeadly.pixnet.net%2Fblog&feature=player_embedded



    人類-

    主唱';法-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DVD版的詩人



    剛好看到這篇

    回覆刪除
  5. 你就是我 我就是你 

    所痛恨的也在自己血脈之中

    所景仰的也只在自己身後



    換個時空場景 受害者變加害者 同樣的情緒一再輪迴

    "將手指指向善與俄的分界線 就接近上帝"

    回覆刪除
  6. To Redmo: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不堪

    但我期待的 是 透過反省

    減少不公義的行為

    如果不是靠自我反省

    就只能靠輿論或法律了



    關於上帝

    我期待的是 在世間建立天堂

    讓世間不再有壓迫和貧窮

    不太可能 但是值得努力追求

    我們能作的 也只是一點一滴

    喚醒人民反省 減少壓迫減少貧窮

    繼續努力這沒有終點的追求

    回覆刪除
  7. To Redmo:

     剛剛去聽了你介紹的音樂了

     謝謝你的分享



     關於受害者和加害者

    我們當然要小心

    不要讓受害者變加害者

    但也不能讓受害者持續受害

    追求公義 減少報復 

    但有時公義和報復的界線難分

    尤其當加害者不知檢討的時候

    回覆刪除
  8. 請問老皮蛋



    一個外省人要怎樣才能脫胎換骨呢?

    一個外省人要怎樣才不會被思想檢查?

    如果答案是"愛台灣" 這個答案太簡化了

    胡錦濤也很愛台灣呀 XD

    回覆刪除
  9. To Scuba:



    如果一個外省人真的願意脫胎換骨

    那問題已經解決一半了

    剩下的就是更誠懇地接觸了解台灣

    如果有難以突破的心結

    或許可以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一個外省人沒誠意地問這問題

    那也沒什麼好說的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

    怎樣讓一個(不認同台灣的)

    外省人願意改變

    首先是接納理解其困難的心結

    對其痛苦表達尊重

    但不放棄對其行為的批判

    "其情可憫,其行仍需檢討"

    "海角七號"是一個精彩的示範

    http://www.wretch.cc/blog/cliquer/17825142



    但是"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對那些病得太嚴重的GGY

    (就像癌症末期)

    (我並非有意侮辱癌症病人)

    再好再溫柔的感召或治療

    (像海角七號)也沒有用

    總是有些人藥石罔效。



           by 老皮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