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鐵娘子踢到中國鐵板 (by 新一)

外號「鐵娘子」 Iron Lady 的柴契爾夫人日前逝世。她在擔任英國首相期間1979-1990 以鐵腕手段叱吒英國政壇,上台後便在財政上緊縮開支、經濟上民營化、社會政策則大幅削減社福支出…等,並招徠英國強大的工會與工人的嚴重反彈。然而,強悍的柴契爾,依舊拋出那句經典的名言:「別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  TINA)。


1982年夏天福克蘭群島戰爭的壓倒性勝利,以及在1984-1985年到來的英國礦工大罷工的史詩般對決中,柴契爾在政治上一路梭哈通殺。1979年上台的柴契爾與1980年上台的雷根兩人聯袂推動經濟自由化措施,被後人稱之為「反革命」(counterrevolution)。

畢竟,他們倆人讓二戰後以「社會正義」 social justice 為基本價值的福利國家,逐漸讓位給鼓勵「競爭公平」(market fairness 為準則的「新自由國家」(neoliberal state),並影響至今。

然而,此位「別無選擇」的鐵娘子,卻在中英談判前途時,踢到了鄧小平這個大鐵板,甚至在步出北京人民大會堂時突然晃神「仆街」(跌撲街上),讓香港的前途栽在這歷史性的「PK」(仆街)中。

事後,柴契爾在回憶錄中提及,那天會面中的老鄧,不斷噴出二手煙、不時地向痰盂裏吐痰,讓柴契爾等英國官員吃足天朝排場。於是,香港才子陶傑遂用一種現場重建式的形象化表述:「鄧小平在痰涎濺落在痰盂的清脆水聲中強硬宣佈必須收回香港主權,而且出兵摧毀香港的繁榮也在所不惜」,讓柴契爾夫人「主權換治權」的香港算盤還來不及打,就在中國鐵板前踉蹌跌跤。

事實上,1982年柴契爾秋訪北京前可是信心滿滿,畢竟暑夏福克蘭戰爭才剛光榮落幕,人氣扶搖直上。再者,1970年代到1980年代,香港經濟在不斷刨光打磨下,逐漸現出「東方之珠」的氣息呢。

這個熠熠動人的東方之珠,對於才剛在1979年才在改革開放下把稍微門戶打開的土裡土氣中國,更是經濟上的好幫手。於是,不論是《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的永久割讓給予的法理背書,亦或是港英治理下的香港火紅經濟,在在都讓柴契爾的北京秋訪,搶佔先機。

然而,港英政府擁有香港、九龍與新界三處的治理權,分別是由兩個割讓與一個租借條約而得。於是,柴契爾夫人認為,至不濟,英國的談判底線就是「主權屬中,治權歸英」,好讓香港人民繼續保持信心與香港秀異的經濟發展。詎料,鄧小平的主權沒得談,再加上鄧寧願搞壞香港經濟也要收回香港的執拗,大出柴契爾政府的意料之外。

因此,柴契爾在回憶錄中寫到這過程時,以「殘忍」來描述鄧小平。「殘忍」的意思就像是兩個爭奪香港嬰兒誰屬的大人,其中竟有一方擺出寧讓嬰兒死,也不願給對方的態度;可嘆的是,在這場中英爭奪香港嬰兒戰,卻沒有智慧的所羅門王可以作出明智的裁決。

更可悲的是,此時港人還不知道,柴契爾步出人民大會堂那個驚天「仆街」,乃是踢到中國老鄧不計代價收回香港的鐵板所致。

後來,從1980年擔任港英行政局非官守議員的鍾士元(當時華人在港英政府中的最高職位者)的一席話:「我們的地位很尷尬:你們英方視我們為走狗,中國把我們當成漢奸,如果你們不講真話,我們就無法在談判過程中當軍師⋯⋯」才換得與柴契爾夫人的私下會面,並得知中國不惜任何代價都要收回香港。

於是,香港政權就踏上移交之路,只是這條路,香港人從沒有置喙的餘地!若說香港人是嬰兒,沒有決定事情的意志跟能力就算了,但香港卻是實實在在的成年人了啊。

香港回歸中國15年後,國民生產總額增加60%,但平均家庭收入只增加9%、貧窮人口卻增加40%,終於在「地產黨」(資本家)與「共產黨」(特首梁振英是地下黨員)共治下,把香港搞得烏煙瘴氣無比,港人才幡然醒悟,唯有走香港本土城邦自治的道路,否則永遠只能聽任北京阿爺的擺佈。

再者,中英之所以必須對香港進行政治談判,主因乃是《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失效時間越來越近,香港商界擔憂新界地契是否能有效延續,否則香港資本家與商界將面臨難以評估投資風險的前景。於是,香港前途問題便開始浮現檯面,並迎來中英針對香港前途的政治談判。

當年柴契爾夫人那個歷史性的「仆街」,若對台灣人民有意義,則是在提點吾等,一方面必須堅拒馬英九將台灣經濟命脈與中國深掛勾,繼而創造出政治談判的迫切性,同時堅持台灣經濟體的本土化、區域化、甚至國際化和多元化。畢竟,中共的政治談判可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玉是中共的,但你的一片瓦還是不留給你。


【活動預告】《南之洛馱思》論壇

時間:2013.04.12 (星期五 19:00 - 21:00)
地點:高雄市前金區中正四路235號12樓之1(入口位於中正路轉成功路的上海商業銀行大門)
講者:陳奕齊 (台灣南社秘書長)
香港的一國兩制已經邁入第16個年頭,但這幾年香港卻日漸憂鬱,原本被視為是高度經濟動物與政治冷漠的香港人,卻在這幾年到處可見街頭抗議。連理該最溫和地等待新生命降生的孕婦,以及沈浸在甜蜜負擔中的新手媽媽,竟也連番地走上街頭抗議。
於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港式憂鬱」正悄悄地蔓延中,這種港式憂鬱到底怎麼發生的呢?港人又怎麼面對此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港式憂鬱」呢?來一場台媒從不告訴你的港式憂鬱的斷診之旅吧。

原文發表於想想論壇《打狗吹水專欄》,連結: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7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