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細說阿凡達(一)(by 老皮蛋)
亞馬遜雨林,潘朵拉星森林的原型。
電影開始,敘事者/觀眾彷彿在飛行,俯瞰茂密的原始森林,卻不知那深處到底藏著甚麼;旁白是:「住進醫院以後,我每天都做著飛行的夢。」
此為寬銀幕預告片,可以另開視窗欣賞。
看似簡單的鏡頭,卻已蘊含豐富的意義。敘事者(或許包括電影製作者和觀眾)在空中飛行,物理位置的高度也暗示心理位置(自以為是)的高度,“我們人類”在高處俯瞰“自然界”、以及其他“非人類” (註一),我們自以為比“他者”高級,但卻缺乏真正的了解、也常不願意深入其中去了解,想的只是飛行與俯瞰。「飛行與俯瞰」也正是西方殖民者面對殖民地的態度,這傲慢的態度可見於從事探險的航海家、負責征服與統治的軍人、旨在掠奪的商人、懷有好奇心的生物學家、擁抱浪漫幻想的畫家和詩人、甚至是尋找樂土的拓荒者~當然傲慢的程度有所不同。無論是哪一種人,都想在那未知的領域(殖民地、自然界、異星球、他者)取得某些珍奇的寶物,可能是美麗的風景、豐富的資源、獨創的知識、或是神祕的超自然力量,卻從不反省「是否有權利取得這些珍寶」、「該如何取得」,因此常對他者造成傷害;當然,傲慢的程度不同、覬覦的珍寶不同,所造成的傷害也不同。
G. B. Tiepolo 在十八世紀中所繪的頂棚畫,標題是“Apollo and the Continents”,這是關於美洲的部分。畫家對美洲的想像與“Avatar”電影中的 Pandora 星球有相近的風情。
在電影裏,上校 Miles 要的是征服、生物學家 Grace 和人類學家 Norm 要的是知識,而下肢癱瘓的 Jake呢?他在夢中飛行,又希望 Pandora 星球能讓他再度站立、行走(註二)?!這正像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他在現實中遭到挫折,將其歸咎於物質文明對人性的戕害,於是嚮往「高貴的野蠻人」;或是像 Fanon 在「黑皮膚、白面具」(Peau Noire, Masques Blancs, 1952)提到的:「在白人(非黑人)眼中,黑人變成了陰莖(性慾、性能力)」。在這些想像裏,蠻荒中似乎有解決困境的神奇力量,然而這力量始終是不可得的(unobtainable),正如電影中的神奇能源 Unobtainium 。
就像電影中地球人掠奪Unobtainium ,從過去到現在,白種人掠奪美洲的黃金與白銀、摩鹿加群島的香料、非洲的奴隸、西亞的石油;而黃種人也不遑多讓,日本人曾掠奪滿州的煤鐵、台灣的蔗糖、和中南半島的橡膠,中國人過去掠奪中亞的汗血寶馬(漢朝)、台灣的硫磺(清朝)與稻米(二二八事件前後),現在繼續掠奪中亞的石油和圖博的珍奇生物。銀幕上,地球人利用高科技武器、掠奪 Pandora 星球的資源;銀幕外,美國資本家利用高度電影科技和行銷技術、榨取各國人民的金錢。不同的是,跨國電影公司今日在搾取金錢的過程中,並未直接傷害人命;但電影裏地球人掠奪Unobtainium、過去白人殖民者掠奪白銀與奴隸、現在中國人掠奪中亞和圖博的物產,過程中都伴隨著大規模的屠殺與迫害。
在好萊塢的電影中,有屠殺迫害就要有拯救者,這部電影的英雄就是Jake-avatar(阿凡達),然而其中仍隱藏著殖民者的優越感。 Avatar典故出自印度神話,意即「神的化身(化身為人或其他生物)」,尤其是護持萬物的大神毗濕奴(Vishnu),祂有十種較為著名的化身,大都是為了保護眾生而示現、有時也會為護民而戰。電影中三位avatar都曾為保護納美人而努力,勉強符合毗濕奴的形象(註三);但是,相對於印加人(Incas)誤把白種人當作維拉科查神(Viracocha),電影中地球人卻是自比為神。此外,電影情節似乎暗示:被殖民者是永遠的從屬者(subaltern)、沒有能力自救,必須仰賴有良心的殖民者協助。從這個觀點來看,塑造出滿口歧視語言(savage, blue monkey)的商人角色,其效果就不是在批判殖民主義,反而是作為對比襯托,用以說服被殖民者「殖民者中也有好人」~然而,這些「好人」也只是傲慢的程度不同罷了。
電影透露出的上述意識型態,Fanon早在五十幾年前就提出批判,但卻是針對被殖民者的心態作討論;他在「黑皮膚、白面具」提到:受殖民教育影響,黑人崇拜白人、白人的語言、以及相關的特質,卻輕視同族、自己的母語、以及黑人的一切,也相信白人是帶來文明的拯救者。這正像受到國民黨殖民教育的台灣人民,崇拜中國人、標準「國語」、以及中國的一切,卻輕視台語、台灣的鄉土、並以「台」、「台客」為恥。即使郭冠英的歧視言論引起公憤,許多台灣人民還是選擇相信馬英九,原諒他說的「把原住民當人看、要好好教育原住民」,只因為他看起來比較溫和、看起來像是好人(註四)。
註一:“我們人類”是一本有趣的書,書中對“人類”觀念的歷史演進作了考察、並提出質疑,很可以與本片和殖民歷史、後殖民理論互相對照;參見「我們人類:人類追尋自我價值及定位的歷史」(連結) 與此相關,所謂“自然界”與“非人類”的觀念,其實也都是可疑的建構,而“他者”觀念更是後殖民理論討論的重點。
Eva Prima Pandora, by Jean Cousin the elder, c.1550
註三:納美人(Na’vi)是Pandora 星球的原住民,身高三米、全身藍色,命名依據可能是 naïve ~天真的,也可能是 Navi/Navi’im ~先知/先知書(希伯來文聖經)。毗濕奴的坐騎是大鵬金翅鳥(Garuda, Garula),電影中有著橘金色翅膀的迅雷翼龍/托魯克(Toruk)可能與此有關。
為什麼足球選手都這麼帥?(上)(by 老皮蛋)
上一篇文章(連結)談到進入演藝圈的台大美女,這一篇文章就來談談進入足球場的外國帥哥吧!左起:Miroslav Klose (Germany), Thomas Müller (Germany), David Villa ( Spain);在本屆世界杯比賽中,他們都有進球。
女人放下手中的報紙(這是她今年第二次看運動版),感嘆的說:「為什麼這些足球選手都這麼帥?」
假如他們是真的很帥
運動員經常運動,自然不會豬頭肥臉、身材臃腫,這就是「帥」的條件之一。此外,經常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讓賀爾蒙(包括性激素)比較平衡,身體和心理都會更健康、也會比較有自信、有陽剛氣質,這樣就比較可能符合「帥」的標準。簡單的說,運動使男人變帥。
另一個可能是:能夠成為運動選手,大抵原來就身體健康、沒有重大疾病、沒有顏面或肢體畸形,也可能性荷爾蒙旺盛、而顯得有男子氣概,這些特質都與「帥」相關。也就是說,帥的男人比較可能成為運動選手。
這是在圖博抗暴五十一周年遊行的現場拍攝。最右邊的男人顯然缺乏運動,因為他臉部跟身材一樣臃腫,所以就遮起來了。中間那位市議員是簡余晏,她經常實地勘查市政得失,也常參與遊行,初選時更是騎腳踏車掃街拜票,所以身材和臉蛋都一樣美。
「帥」的生物學意義
無論是男性的「帥」或女性的「美」,一定程度上就是性吸引力的同義詞。性吸引力總是與健康有關,因為健康的生物活得比較久、也比較能生育下一代;雄性的性吸引力又更與強壯有關,因為強壯的生物更有機會捕獲獵物、或是成功逃離獵食動物的追捕、也比較能保護下一代;雌性的性吸引力則與生育/照顧能力有關,發達的乳房暗示充沛的乳汁、渾圓的臀部指涉健康的子宮和充裕的骨盆腔空間…;這些都是有利於在自然界中繁衍種族的特質。雖然上述的推論(某些特質有利於種族繁衍)不見得適用在現代人類社會、更不見得適用在每一個個體身上,但當代人類的審美觀仍與遙遠的祖先有高度雷同,而這也部分說明了男性運動員的「帥」。
雄性野生動物常需在求偶時展現美麗外表、或是表演特殊的求偶舞步、有時還要與競爭者打一架,這些活動除了證明自己的健康強壯、也會釋放費洛蒙,費洛蒙會影響異性動物的神經生理反應、勾起生殖慾望;這也是「運動中的男女都顯得更有魅力」的部分原因。然而在電視機前看運動比賽,應該不會受到運動員費洛蒙的影響;這時可能是因為觀眾本身處在興奮狀態,因而容易受到相關的人物吸引,而且不限於運動員本身、支持同一隊伍的觀眾也會互相吸引。所以,單身男女們別窩在家裏看球賽,找個有大螢幕電視的酒吧、在那裏狂歡或痛哭吧!
非洲草原上、鴕鳥的求偶舞蹈。
或許是心理作用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有一篇經典著作「論自戀:導論」(On Narcissism: An Introduction, 1914),文中區分了兩種類型的客體選擇(Object choice):自戀型(Narcissistic type)與依附型(Anaclitic/Attachment type)。自戀型意指:人會愛上(N1)他現在的樣子i.e.他自己或像他的人;(N2)他過去的樣子/那樣的人;(N3) 他想要成為的樣子/那樣的人;(N4)曾經是她/他一部分的人i.e. 她/他的小孩。依附型意指:人會愛上(A1)餵養他的女人i.e.母親或像(理想)母親的人;(A2)保護他的男人i.e. 父親或像(理想)父親的人。
筆者心目中的俊男美女。~以上那句話是自戀型客體選擇的表現。
如果依據上述的理論來檢視「足球選手都很帥」的命題,我們可以推論:如果一個男性球迷覺得足球明星很帥,可能是因為足球明星身材好、會運動、受女性歡迎、收入超高…,球迷很希望自己也成為那樣的人(N3);如果這個球迷本身也是(前)運動員或喜歡運動的人,這樣的崇拜可能也混合了(N1)和(N2)。但就筆者所知,「躺在沙發上吃薯條、看別人運動、自己不運動」的男人占多數。
前段所述主要是針對男性球迷,那麼有甚麼心理機制是男女球迷都類似的呢?運動員健康強壯(富有)、又能帶領球隊獲得勝利、爭取國家的光榮…,這些都符合了理想父親的形象~一個能保護她/他的男人(A2)。所以,「為什麼這些足球選手都這麼帥?」,可能同時與自戀型和依附型的客體選擇都有關。也就是這個因素,表現好的球員更可能被評價為「帥」;而長得帥的球員,他們的功勞常被球迷高估、他們的失誤常被崇拜者遺忘。
德國與西班牙一戰中,頂進西班牙致勝一球的Carles Puyol。類似的心理機制也可以在「馬英九崇拜」現象上看到。認為馬英九很帥的人,大多「不關心人權和民主自由」、或是「生在台灣卻認同中國」、甚至根本就是GGY(連結),這些都與馬英九一致(N1);而馬英九的高學歷、高社經地位,又是她/他們所羨慕的(N3);所以「馬英九崇拜」一部分是「自戀型客體選擇」的結果。
此外,馬英九崛起的時候,正當台灣意識逐漸普及,「台灣不屬於中國」獲得更多人的支持;同時開始有轉型正義的訴求,「高級外省人」(郭冠英語)的特權被質疑。在此狀況下,前述的GGY或「在台中國人」感到不安;這些人對馬英九寄予厚望,希望牠能保護「高級外省人」的特權、帶領GGY重新掌握台灣政經文化的主導權、甚至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所以「馬英九崇拜」也有一部分是「依附型客體選擇」(A2)的結果。
註一:關於馬英九的政績,牠在競選總統時最自豪的就是「台北市長任內建設貓空纜車、改建圓環夜市、規畫柵湖線捷運並開始施工」,台灣人民應該都知道結果如何。此外,馬英九的競選時提出的六三三政見並未達成,反而失業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也是亞洲主要國家最高的 6.13%;牠在政見會上曾承諾「做不到六三三就捐出一半薪水」,卻也食言而肥。牠在八八水災時的表現更是人神共憤。自牠執政以來,打壓言論自由、破壞人權的行為就不斷發生,甚至引起國際組織的關切(連結、連結、連結),最近悍然拒絕ECFA公投更是踐踏民主的惡劣行為(連結,這篇文章駁斥了馬政府反公投的荒謬理由)。
「超克藍綠」的寫手之一。筆者認為:「超克藍綠」的男寫手都很帥、女寫手都很美。~以上那句話與自戀型和依附型的客體選擇都有關。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為什麼足球選手都這麼帥?(下)(by 老皮蛋)
號稱「阿根廷最美的女人」的名模Luciana Salazar,她曾揚言「阿根廷奪冠就裸奔」;巴拉圭和義大利也都有模特兒作類似宣告。這些事件(包括章魚哥保羅)都讓人們更注意世界杯足球賽、更添足球明星的風采,也讓相關產業獲得更大利益。
~承上、連結~
有可能都是企業媒體的操弄或文化霸權的建構嗎?
職業足球原本就是牽涉鉅額營收的事業,世界杯足球賽更是如此,從比賽地點的選擇、比賽場地的興建營運(有兩位南非高官疑似因此被暗殺)、門票與媒體轉播、廣告收入、周邊商品與運動賭博…,各種合法非法、可建不可見的利益難以計算。相關的企業如果希望能有高額報酬,就必須激發群眾的熱情;而除了比賽本身是否精彩,偶像崇拜也是影響觀眾熱情的重要因素。因此,有關單位與媒體必然會選擇幾位條件好的球員,把他們塑造成明星,選擇最好看的照片刊登、搭配女孩尖叫的畫面,再利用語言魔術影響觀眾讀者的喜好…;因為,越多人關心世界杯、群眾越熱情、偶像崇拜越強烈,相關事業就能獲得越多的利益。
以上所述只是短期的操作。就更長遠的時間縱深來檢視,我們可以看到,歐洲與北美持續主導全世界的價值觀與審美觀(這不完全是壞事),無論是知識與倫理價值、藝術品味、服裝與飲食品味、乃至對個人美醜的評判,甚麼是美好的、值得追求或值得肯定的,主要都是歐美布爾喬亞說了算。也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想像的帥哥美女常是:金髮藍眼白皮膚、高壯或高瘦、雙眼皮、濃眉大眼…,總之是白種人的模樣,也是足球選手最常見的相貌~比起籃球和棒球,足球場上的有色人種明顯較少。
西班牙足球隊門將、花美男Iker Casillas,也是廣告明星,這張照片賣的是手錶。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馬英九崇拜」現象上。許多政客的權力野心、許多資本家的財富野心,都需要馬英九協助才能實現。於是媒體選擇性的刊登相關新聞畫面、搭配女明星餓虎撲羊的鏡頭,塑造牠又帥又溫和的形象,藉以欺騙選民,讓牠獲得政權並推行其親中政策,國民黨高層和財團才能獲得更多利益;然而,一般選民、基層黨工、和受薪階級卻很可能被出賣(註二)。
就更長時段而言,台灣受到殖民教育的荼毒,人民常以為中國的一切都是好的:標準國語、書法中畫、文言文、三綱五常、溫良恭儉讓…,甚至認為中國人的方面大耳龍眉鳳目比較帥(這與前述的西方審美標準可能並存)、而賤斥台灣人/原住民的圓臉深輪廓與深色皮膚。馬英九之所以能被塑造出「帥、道德高尚」的形象,重要的前置因素之一就是:殖民教育傳遞的中國價值觀和審美觀(註三)。
一些缺乏審美判斷力的觀眾,看到這個畫面,就會覺得馬英九很帥。年底五都選舉前,車輪黨很可能會安排郝龍斌、朱立倫、胡志強…上「康熙來了」,讓小S對他們投懷送抱,男女丁丁們就會覺得好強豬真的很帥,接著就把選票投給他們。
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慘案現場
女人放下手中的報紙,感嘆的說:「為什麼這些足球選手都這麼帥?」隱藏訊息是:「我們一起去運動減肥吧!」
男人搖搖頭、笑著說:「這不過是媒體選擇性刊登照片、塑造偶像的結果;而且我們的審美觀也被馴化了。」隱藏訊息是:「妳怎麼可以在我面前說別的男人帥!」
女人生氣了,說:「我只不過跟你閒聊兩句,你幹嘛把我講得像笨蛋白痴一樣?」隱藏訊息是:「你幹嘛這麼不解風情,還在那邊喝甚麼飛醋?」
男人急著辯解,說:「我才沒有把你講得像笨蛋白痴。被媒體影響而喜歡哪個足球員、甚至支持他的球隊,這都是小事;妳只是懶得在小事上動腦而已。因為媒體造神,有些人就以為馬英九朱立倫帥,這些人才是笨蛋;因為誰帥就選他當市長、當總統,這些人才是白痴或白痴²;妳比牠們好多了。」隱藏訊息是:「我寧可被妳罵不解風情、也不要運動;工藤新一的名言『頭腦是我的一切,身體只是附屬品。』妳沒聽過嗎?」
澄清啟事
首先必須說明:那齣家庭倫理慘案,只有第一句話是真的,其他都是為了戲劇效果而編造;筆者絕對沒有說誰是笨蛋白痴或白痴²。
此外,筆者在文中提到馬英九,只是為了說明某些社會心理現象、讓讀者更了解「為什麼足球選手都這麼帥?」絕對不是有意侮辱、指涉「足球選手是禍國殃民的畜牲」,足球選手憑實力踢球、就算搞小動作也害不了多少人。比起無能的某人、以及牠對兩千萬人民(還有白海豚、牡蠣…)造成的傷害;足球選手高尚多了。
當然,筆者也無意侮辱球迷、或暗示「球迷跟藍丁丁一樣、都是笨蛋白痴」。畢竟喜歡哪個足球員或球隊都不算大事,在小事上懶得動腦很正常、也無傷大雅。但是如果在國家政治大事上也不動腦~,這就很難說不是ㄅㄉㄅㄔ了,而且更會對自己及周遭眾人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註三:參見本部落格寫手合著之「超克GGY」,書中多篇文章都有討論到殖民教育對台灣人民的影響。

左圖是荷蘭足球隊進球最多的球員之一Wesley Sneijder。右圖則是英格蘭隊的前鋒Wayne Rooney,他被稱為「最醜的足球員」,可是我覺得他比愛慢跑的騜區長帥多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