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四月望雨之台灣路(by威克勞)



去年在朋友的推薦陪伴下,去國家劇院看了一場舞台劇,四月望雨。



(圖片引自四月望雨舞台劇官網)

目前還沒有再演出的計畫,不過官方網站仍在(http://aprilrain.allmusic-mag.net/index.html

公視也在今年的一月中旬有分兩集播映。

故事的主人翁是台灣歌謠的大師鄧雨賢的故事,透過事前的資料閱讀才知道,
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精確的說是上一輩的人耳熟能詳)、膾炙人口又極富感情的台灣歌謠,  

如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etc的創作背景及時代意義,

是鄧雨賢的創作
(有些是作詞曲,有些則是譜曲,如望春風即是)

將這四首歌名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四月望雨,
正是鄧雨賢的代表作,也幾乎可以說是台灣歌謠的經典代表,光看劇名已可見用心。  



劇中的一些主角是我之前在福春嫁女中看過的,

如飾演鄧雨賢的江翊睿、飾演純純的洪瑞襄等,
  

舞台劇必須演、歌(甚至包括舞)三種表演同時具備,

江翊睿的歌聲是沒話講,清亮又乾淨厚實,
  

這次擔綱飾演男主角鄧雨賢,或許是外型也亮眼所致,

總有一點味道不是那麼夠的感覺
(外型比演技搶眼),

而洪瑞襄飾演的純純,反而讓我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上次福春嫁女是飾演女主角 劉麗君,

把一個嗆辣又強悍的現代女性在面臨愛情折磨時的轉折與心境
表達的很傳神,

這次飾演的純純則是一個飽經滄桑的頭牌紅歌手,廣受歡迎,
  

卻擁有含蓄又缺乏自信的愛情觀,雖然在最後關頭終於做了表達與抉擇, 

然而愛人最終因為戰爭從軍而死去,讓他們一起回故鄉看櫻花(京都?!)

的願望終難實現,
那斷腸的戲,演來絲絲入扣,讓人十分不忍

(除了怨嘆戰爭無情,造化弄人外,
似乎也透露出要即時把握真心人的寓意)。

好的舞台劇絕對欠缺不了這些演歌(甚至舞)俱佳的演員。

 

從鄧雨賢對於音樂藝術所附予的意義來看,他對於人的關懷與熱愛是相當充沛的,  

他認為音樂不該只是藝術人的玩物(甚至變成用來鄙視一般人的聖物),  

更該是普羅大眾可以接受並且享受的文化,因此他力主藝術應該與大眾親近, 

音樂更該以讓一般大眾感受的到、感動的到為目標,進而一起來提升、

改善民眾的藝術鑑賞態度與能力,
因此他的音樂深刻描寫了當時時代的平民生活百態及情感表達,

貼近人民生活,一方面深入人心,
  

一方面也藉此來達到推廣音樂(藝術)的效果(藝術家期望藉由藝術來改善社會、提升社會),  

這樣的用心與無私奉獻是令人感動的,這或許也是他的創作能夠深入人心感動人、  

傳唱數十年不中斷的最大動力與原因。  



從一開始的場景布置(大稻埕前的男男女女,熱鬧繁華)

可以看到三0年代的台北是個相當進步繁華的社會,
  

服飾整齊清潔,女性穿著的是洋裝,也可見有相當的外國文化傳入(西化);

而平民的生活娛樂中,
包括到餐廳去欣賞歌舞表演

(男女皆有,可見男女地位相對而言是較平等的),重視藝文創作等,
  

相較於當時受困於內戰與日本侵襲的中國來說,台灣確實是相當進步而文明的,  

劇中一曲『大稻埕進行曲』充分說明了當時台北繁華、時髦與樂觀進取的氣氛,

歌詞如下: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黑貓姊啊黑狗兄,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自由開化爬山又過嶺,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阮是台北城內,文明的黑貓黑狗兄!
攏莫驚,攏莫驚,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阮是世界一等,摩登的黑貓黑狗兄!  




透過這樣的歌舞呈現,相當程度讓人瞭解台灣社會當時的境況(具像化),

搭配一些腦海中的史實文字來看,
對於這塊土地上「曾經擁有」的歷史就更加鮮明了,

也比較能理解,何以在那個年代中,
可以培養出鄧雨賢這樣的藝術天才,

在那種社會氛圍下,藝術、科學、知識等進步的元素都是值得追求的。
  



後來的太平洋戰爭
(1941)爆發(美國參戰),

三、四0年代的台灣也成為日本戰情日蹙下的犧牲者,
  

繁華不再,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之中,

許許多多大時代下的悲劇與故事也一一發生,

更可看見做為殖民地受壓迫、
榨取與歧視的最終本質,

例如雨夜花的情境,當時台灣再怎麼進步,終究只是日本殖民下的一隅,
  

一旦風雨(戰事)颯至,殖民帝國的猙獰面孔即展露無遺,

身為殖民地也只能如風中殘絮低語泣訴,
卻毫無辦法與希望,

戰爭的可怕與國際政治的殘酷都很具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鄧雨賢與妻子鍾有妹的深厚感情,

劇中的鍾有妹頗有歌曲『家後』所描述的那種深厚、
堅忍又長遠的感情,

雖然看起來,鍾有妹似乎配不上才華洋溢的鄧雨賢而一度遭到冷落,
  

但最後鄧雨賢還是甘心、安心且感恩的在鍾有妹懷中死去

(若據史實,其實鍾有妹跟鄧雨賢 都當 老師,
兩人的知識水平應該沒有太大的距離),

劇中一曲我的夢
我的世界與感謝妳煮的每一餐飯,道盡了這樣的關係-----  



我的夢
我的世界(客語):  

鄧雨賢:放我走
鍾有妹:你就去尋
鄧雨賢:讓我飛
鍾有妹:你就去闖
鄧雨賢:我想飛過山 鍾有妹:我不計較
鄧雨賢:飛過天空 鍾有妹:我不怨恨


鄧雨賢:放我走

鍾有妹:夜深無盡
鄧雨賢:讓我飛
鍾有妹:我會掌火
鄧、鍾:飛向我的夢,我的世界


鄧雨賢:放我走

鍾有妹:夜深無盡
鄧雨賢:讓我飛
鍾有妹:我會掌火
鄧、鍾:飛向我的夢,我的世界
鍾有妹:等你浪盡,等你歸來。
感謝妳煮的每一餐飯(客語):

鍾有妹:阿媽教我,一個人只是半圓,
    沒有尋到好姻緣,哪成一團圓。
    做你的妻子,是天生注定,
    看你幸福,我心滿意足。

鄧雨賢︰感謝你喊我,每一聲
鍾有妹:照顧你冷暖我願意
鄧雨賢︰感謝你煮的,每一餐
鍾有妹:灶頭鍋尾我願意  




鄧雨賢︰感謝你養育,每一胎
鍾有妹:針頭線尾我願意  

鄧雨賢︰感謝你陪我,每一日
鍾有妹:日陪夜伴我願意



彩片段一樣是這個網址:http://aprilrain.allmusic-mag.net/down.htm
其實如果暫時拋開性別意識不論,而去看這樣的感情關係(不論是男對女或女對男),
毋寧都是相當感人而偉大的,原因在於這樣的自我犧牲與堅忍確實不容易,
願意用盡一切對他(她)好,一切只求他(她)幸福快樂,這樣的純利他思考,已有接近宗教情懷的程度,實在有很高的難度,也因此不論時代演進如何,

總是特別容易感動人。
 整場劇最後在觀眾三度長達數分鐘的熱烈鼓掌聲中落幕,

我想在場的應該都有感動到
(不論是哪個橋段感動到),包括我自己。



文化、藝術可以展現一個國家、民族在某個時代階段的喜怒哀樂,

這塊土地所經歷的故事如果用藝術來表現,

是可以喚起更多人的記憶與共鳴的,當然,前提是,

那不能是國家機器刻意用來扭曲歷史、塑造偉大國家形象的創作,

而必須是貼近土地與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才有此功能,

鄧雨賢的創作可以反應時代的意義,植基於此,

不論是人的情愛纏綿,或是大時代下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

都是台灣這塊土地上曾經或還在上演的故事,

殖民、依附、外控的結構依然糾纏著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除了欣賞舞台劇外,能否開展出不同的命運與結構呢?


3 則留言:

  1. 這部音樂劇的主要推手楊忠衡

    他在做完四月望雨之後

    在去年三月又做了一部"永恆的原鄉"

    注意到的人可能不多

    因為演出時適逢總統大選投票前夕

    以下是他的夫子自道: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file/m/melyang/20080

    220070100.html



    四月望雨我看了兩次

    我不否認自己真的很喜歡這部音樂劇

    第一次看的時候還差點從頭哭到尾

    可是這不能掩蓋有人把臺灣歷史當成賣點的事實

    而且像炒菜一樣

    回覆刪除
  2. 其實我從這部音樂劇的場景服秩中,看到具象化的三、四0年代的台灣,更能理解原本從史

    實文字中描寫的日治時期下的台灣社會寫照,進步、樂觀又時髦,雖然後來因為戰爭侵襲而

    更備受壓榨,但不可否認當時台灣的社會文化在整個亞洲來看,仍屬進步前端之列,關鍵在

    於日治所帶來的世界觀與科學知識,加上當時台灣士紳資產階級的思想啟發,成就了一批能

    夠自我認同,並接受一些普世價值及文明規則的知識份子,讓台灣不論在思想、科學、文

    化、藝術上都有現代化的程度,這是日治對於台灣土地的正面貢獻,雖然,這批知識分子反

    而在後來國治(國民黨統治)時期的228及白色恐怖時期幾乎被所謂的同胞手足屠殺消磨殆

    盡,但無礙於台灣在當時曾擁有的進步與輝煌。

    當然,不論日治、國治其實都是殖民,差別只是較文明與較不文明的差別而已,我還是很期

    待日治時期的台灣實況能多被發掘,畢竟這段史實在國治時期刻意掩蓋醜化下,已稍顯隱晦

    委屈,更重要者,要認同自己,就得清清楚楚的瞭解自身所處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何事作

    為伊始,才有可能。

    回覆刪除
  3. 耶穌:「有父母官把哭窮討補助當成政績耶!」養不起偏要生到處哭窮伸手要錢養家的窮八

    蛋:「太超過。」《d網q蛋a福x音v九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