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顯示具有 民進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民進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馬習會證明基進存在的必要性(by 老皮蛋)



                                                                                          本圖出處:自由時報網站




  馬習會最令人吃驚的一件事,不是馬英九不再捍衛中華民國、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放棄「各自表述」但書――畢竟這幾年來的傾中政策早已說明了他「極力協助中國併吞台灣(俗稱『統一』)」的決心――;卻是民進黨的退讓――曾明確反對「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的民進黨,竟然在此時表示「『一個中國』是出賣台灣、『堅持各表』是相對可接受的」(至少有部分從政黨員如此)。事實上,也不只民進黨如此,許多平常自詡「獨派」「反對中國併吞」的評論家也表現出類似的態度。

  這件事告訴我們:民進黨作為準執政黨、意圖吸納最大多數選票的政黨,身段會比較柔軟、政治主張會比較有彈性。民進黨今天的退讓,可能是因為黨員意見紛雜、未及整合,就暫且提出「比國民黨獨一點、前進一點點」的主張;但也可能是有意擴大版圖、想吸收「只接受『一中各表』、不接受『一個中國』、因此對馬英九失望憤怒的選民」~~雖然,我很懷疑:這種選民會有多少?而他們真會因為馬的「接受一中」而轉向投票嗎?

  當然,上述可能純屬錯覺:只是因為民進黨急於批判「國民黨連自己說過的話都可以背叛」,所以強調「各表」。但是,如果我們會有此誤會(民進黨接受「一中各表」),是否國際社會也會有類似的誤會?

  無論民進黨(與某些「獨派」)轉變的原因究竟為何,這都是危險的轉變。因為:只要沒有同時並舉「一台」;那麼,無論有沒有提到「各表」,「一中」都是不能接受的、都是會葬送台灣主權與民主自由的言說。因為全世界認知的「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沒有「各表」的空間)、而「中國」就是主張「台灣自古屬於中國、是不可分割的領土」。

  還有一點更令人擔心的,就是:如果國民黨接受「一個中國」,民進黨就接受「一中各表」;那麼,如果有一天國民黨接受「一國一制」,民進黨是不是就會接受「一國兩制」?或者應該說:雖然民進黨不會無限退讓,但在論辯過程中,卻讓他人有(如前述)民進黨立場後撤的錯覺。

  因此,台灣很需要比民進黨更基進、更不妥協的政黨――無論國共兩黨有何共識,這個政黨都會堅持「台灣不屬於中國」、都會繼續打造「台灣新共和人民能在其中幸福生活的獨立國家」。有這樣的政黨存在、並獲得國會席次,才能提醒民進黨不能隨波逐流,並在未來「蔡習會」(如果真有)時作為我方堅持台灣國家尊嚴的後盾。而只有這樣的政黨獲得人民支持,才能告訴國際社會:台灣人民不願意被中國統治。

  此外,當陳前總統提出「一中一台」主張時、中國就能接受「一中各表」,而當國民黨政府宣揚「一中各表」時、中國就堅持「一個中國」(沒有各表);由此可見,中國對台灣地位的主張並非一成不變,也可能是會跟隨台方態度調整的(但總是比台方主張更接近併吞/實質統一)。所以,若期待中國(乃至國際社會)接受台灣人的主張,無論是勉強接受中華民國或未來式的台灣獨立,在議價手段上,都必須要將我們的立場更往前一步--如果你住在台灣卻愛好中華民國,就請支持台獨政黨;如果你認為「未來台灣應該獨立」,就請支持「已經著手規畫『台灣新共和』」的政黨。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話說「第三勢力」:從「愛上醜陋」開始 ( by 新一)

台灣的政治讓人很沮喪,而讓人氣餒的「政治」的形成,則又是來自於當前的「選舉」遊戲與邏輯。再者,馬邦伯惡治下的社會運動或者公民運動再次被「激活」(刺激到活起來),但苦於馬邦伯領銜的國民黨獨大,以及民進黨萎靡不振或怠惰怯步,便形成一種人民街上吼,路人甲民進黨被動跟著走,國民黨馬邦伯則繼續大權在握的弔詭。
 
換言之,統治正當性處於赤字狀態的馬邦伯與國民黨,不僅繼續權柄在手,還可厚顏地續推各種爭議性的政策,如服貿和核四等。面對此種弔詭跟無奈,除了幹譙之外,組建「第三勢力」搶回政治的發想開始出現,實乃可預期之事。但看新聞報導中「第三勢力」的各種思考論述,卻像極了不經高層次資訊處理程序的身體反射動作一般,雖然反應迅速卻看不出深意與新意。畢竟,2008年曇花一現的「第三社會黨」,足供借鏡。
 
不論如何,「悶政治」是橫亙台灣所有人民眼前的集體難題,此刻的「第三勢力」之議,恰好可成為思考台灣「政治突圍」的切入引子。
 
先學會「愛上醜陋」
 
在日劇《Legal High II》的主角古美門研介,是一位承認社會並不完美,每個人都有私欲的律師,完美的結局只有在不完美的現實下寫就。其對手陽光律師,是一位避免紛爭以讓所有人都幸福為職志的律師。在現實牌律師與幸福牌律師的兩造終章對決中,古美門研介直指總是夸夸其談的「幸福牌」陽光律師,必須從自我感覺良好的高台上走下:「歡迎回到人類的世界,如果你真心希望構建一個人人都幸福的世界,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愛上醜陋』」。
 
圖說:「愛上醜陋」承認自己的不足,剝除自以為是的使命感,可避免妖魔化對手,同時讓讓自身能時時緊惕落進道德或正義魔人的可怕狀態。
圖片來源為日劇《Legal High》劇照。
 
直言之,承認跟理解「現實」是醜陋的,自身當然也身為醜陋現實的一部份,改革也是在滿是醜陋的泥濘基礎上往前行。因此,「第三勢力」必須在心態跟認識上,從自我感覺良好的高台上走下,踏上跟藍綠一樣的水平面上,此時將可以避免「藍綠都很爛」,自身最高尚的誤認,並把自己的主張跟價值視為絕對真理的極端。此舉,將可從既有「藍綠皆爛」或者「民進黨背叛」的「道德性批判」中跳脫,以「批判性道德」衡量藍綠兩黨,找出結盟的對象與目標。
 
此舉,將讓人用程度而非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來貼近藍綠,設若民進黨反核堅定度60%,當中有40%是利益考慮,但國民黨則是20%與80%的組合時,誰是反核鐵桿度80%的反核社運份子的連結盟友,將清楚可辨。給它人台階,也給自己台階,把自己放在跟政黨同一個水平上,才是真的「入陣」,以及重獲自主與健康的公民心態,而非整天疑心盟友會變心不忠或變節。台灣此種跟政黨保持距離的公民,遠非政治潔癖,而是台灣腦殘「小三或小王片」看太多,整天害怕在妖精小三的魅惑下成為棄婦。
 
起造「第三勢力」
 
一旦揚棄「棄婦」心情,或者自我感覺良好的高台上走下時,第三勢力的所謂「高尚」,將不再是透由為他人奉獻而獲肯定的自我滿足與道德光環,而是其有別於藍綠兩黨的主張跟中心價值。區別箇中差異相當重要,若錯把眾人對公運份子的無私理想的肯定掌聲,則為了擴大掌聲的分貝基礎,媚俗討好將可預見。
 
以「反媒體壟斷」學運為例, 原本運動最主要的核心是「反中國黑手」,後來卻在運動過程中慢慢地讓「反中國黑手」消失,成為真的是在「反壟斷」。不論這個消失是有意還是無心之過,但若學生支持度增加是因為「中國」這個高度政治敏感的消失,那這樣「公運」或「社運」跟其所批評的政黨為了選票軟化自己的立場或主張,有何不同呢?
 
圖說:臉書上的「反媒體壟斷」自拍上傳運動,原本有「拒絕中國黑手」,後來很多人便自動把「中國黑手」拿掉。
 
再者,「運動」的脈絡必須貼近在地,並據此將普世價值的主張,以在地需求跟進程扣合;因此,扣合本地脈絡而來的高尚價值主張的台灣「公運」或「社運」份子,本身應該兼具三個基本款:政治民主化、主權自主化與社會自由化的基準價值。具體而言,「政治民主化」(解決國民黨威權遺留,以及民主倒退的難題)、「主權自主化」(面對國共兩黨鬆動台灣主權)、「社會自由化」(解決經濟發展的問題,以及讓其成果以人民為依歸)等三項基本內建。當然,這三項主張的另一種左翼色彩的說法即是:反殖(反國民黨殖民遺留問題)、反帝(反中華帝國)、與反剝削。
 
唯有如此,「公運」或「社運」所組建的「第三勢力」才值得起造,才是以全社會為主體的政黨。否則在「社會自由化」的量尺上採進步的社會正義,但在「主權自主」跟「政治民主」兩個面向卻比起民進黨保守退步,這不僅昧於台灣社會主要現實,更可能是反動保守派而非進步勢力。由此分析,台灣社會的「第三勢力」的起造要有意義,必定會被錯亂的台灣社會貼上「鐵桿深綠」的標籤——堅持主權自主化、政治民主化與社會自由化的三支大纛。
 
沒錯,這就是搶奪深綠的票,同時將「深綠」改頭換面為三支神主牌的擁護者。此時整天想透由溫馨小清新的選舉模式、抑或「凍結台獨黨綱」提議的民進黨,是想藉此跟所謂中間選民或中共曖昧偷情,但之所以屢屢失敗,主因是民進黨依舊是台灣政治光譜上最「激進」的一側。一旦第三勢力起造後是比民進黨更為激進,在主權、民主與社會三個價值尺度上更為堅持,則民進黨自動會成為想要尋求小刺激改變的小清新們、抑或媽寶中間選民們的可偷情對象。
 
放出籌組「第三勢力」的林峯正認為,搶奪綠營板塊的勢力無用論,乃是將政治板塊視為靜態不變,忽視現實上的社會與政治是處於變動不居的動態消長中,民進黨將在「第三勢力」以激進側翼之姿擠入之時,不僅可把台灣不斷親中與威權復辟的政治光譜挺住,更可藉由政治光譜的拉廣,讓民進黨處於相對中間溫和的位置,並在總體政略上得到溫和媽寶選民的心理安全感。
 
圖說:上禮拜,前民間司改會執行長林峯正對外表示要將推動「第三勢力」籌組政團的工作,雖然後來此議可能暫緩,但看台灣目前政治結構與狀態,「第三勢力」的組建問題應是遲早問題(取自新頭殼網站)。
 
至於台聯,根本不是進步本土,是當年李登輝希冀國民黨本土派出走裂解國民黨的戰術下的誕生產物;詎料,失去黨產倚靠便失去國民黨本土派的台聯,後來成為失意政客的聚集者,也因此台聯常常成為「背骨者」的產地。那台聯可否弄假成真呢?除非黨中央透由黨章與黨綱的修正過程中,將上述三支神主牌內建為黨章主要精神,藉此框架住台聯的政客,透由此種政治儀式清洗掉台聯過去的國民黨殘餘血液。經過重生後的台聯,方能扛起真正台灣政治光譜上的激進側翼,並發揮政治戰略上的效果。
 
「第三勢力」到底要不要組建,又如何起造,的確有如哈姆雷特的兩難一般,令人多所掙扎。但歸根究底,「不雨花亦落,無風絮自飛」,與其算計考量那麼多,不如驕傲大聲地說出內心所想望主張,跟自己感動的想望,以及可能賦予想望實現的全體人民,做一個正面的決斷吧?!

原文發表於想想論壇《打狗吹水專欄》,網址: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632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玫瑰與櫻花:民進黨的出路 (by 佛國喬)



民進黨目前仍有勝選可能,訣竅在二朵花上:玫瑰與櫻花。

戒嚴時期,中國國民黨的統治合法性得以維持,經學者的研究,有二個因素甚為重要:一、社會貧富懸殊不大(比目前小很多),二、從美帝取得外部合法性。儘管目前老K已經放棄其第一項歷史資產,但第二項歷史資產仍足以讓它在2008、2012、2016不斷地打敗民進黨,只是,這個外部合法性不再是從美國取得,而是從中國取得。
             
但是,古今兩個外部合法性還是有些不同。當年,美國的外部合法性包覆了經濟面(美援、技術與市場依賴、越戰經濟…)、意識型態面(自由世界燈塔)、國際外交面(維持國格、安理會席次)、文化面(美國軟實力)、國家安全(第七艦隊)…相較之下,今日中國的外部合法性卻成功得十足謎樣:台灣與中國的意識型態仍有明顯差距,台灣的軟實力不亞於中國,中國還是我們國際參與的最大阻力;經濟上,中國除了少許採購外,不曾如美國帶來大禮物過,技術上台灣也無需依賴中國,那麼,對於朝野兩黨,中國的形象為何仍是如此巨大?
          
這個缺角式的外部合法性是由二個利基所撐住:一是經濟(中國勞動力與市場)、二國家安全(老K勝選,中國就不再喊打喊殺)。

(不論執政或在野,吊在那裏都是同一個)             
就經濟這一點而言,受益者並非是全面的,M型社會的愈趨嚴重,就是證據。
            
對M型的右方這些獲利者而言,哪個大資本家可以從二岸經濟整合中取得最大利益,誰就可以取得台灣下個世代的經濟主控權,因為這是台灣近年最大的經濟體質變革;然而,再笨的台灣人都知道,競逐於兩岸經濟整合,基本功就是討好中共:於關鍵時刻,打中共不愛的政黨一巴掌。對中共而言,重點不只在打獨,而且要打「較不統」,這才能確保台灣二大黨都會往統的方向奔去。想想看,如果您在中共政權服務,看到打「較不統」成功了,不僅反映在選票上,也左右了「較不統」政黨的選後動作,您會住手嗎?當然不會啊,當然繼續打。

對M型的左方這些失利者而言,卻也跟隨前者支持老K去了;理論上當貧富懸殊擴大後(拼經濟全拚到少數人的口袋去),大資本家對受薪階級的號召力會漸漸失去,但台灣卻是相反的:制度上社會安全不足,讓人們在收入漸減的恐慌中,對保守政黨更加信賴,而反對黨未能提出明確的社會安全網建置工程,光有口號,是無法取得這些人的信任。

         至於國家安全方面,台灣的國防安全唯一的威脅是中國,這是改不了的事實,但我們不去討厭威脅,卻去服從威脅,原因跟上一點是類似的,與安全感有關:當台灣人自覺在國際社會愈被孤立,需單獨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那麼這些威脅就會愈不得不去屈從。然而,以屈從取得臨時和平假象,卻是飲鴆止渴:當台灣人恐懼,選了老K,中共就愈增飛彈,以便讓台灣人更加恐懼,而對老K愈依賴,造成無止盡的惡性循環;事實已證明:老K勝選後,對台飛彈不僅沒有撤,還一直增加,可以說,這些增加的飛彈,都是我們用選票所鼓勵出來的。
           
不計台商部份,如果說美國的外部合法性是正向的(我得故我支持),中國的外部合法性則是負向的(我怕失故我支持)。因為對己身與國家的安全感嚴重缺乏,老K才得以從「販賣恐懼」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勝選。於是,這個外部合法性又是缺角又是負向的,理論上不是堅固不可摧的,但其效力卻是如此成功不墜,祕訣在哪裏?
          如果您曾經和小弟一樣仔細地去比較2008與2012選票(連結),您就會發現一件驚人事實:中國觀光與農產品採購鄉鎮,並不比其附近非採購地區的選票藍綠變化少(少=對馬英九有利,即「幾家人吃米粉,全民一起喊燒」),可知2012投票行為不是實質性的經濟導向,否則應會從得利與否產生變化不均的情況。2012馬英九的成功,是建立在傳媒所形成的話語世界裏,台灣人被說服二件事最重要:經濟與中國,而這二個又被融合成一體兩面;這個話語世界構成了選民對於民進黨的恐懼,而且這恐懼是還無從檢驗起,於是只要該話語世界沒有被挑戰,恐懼會一直持續,老K就會一直勝選,儘管馬政府的經濟數字一再地很難看,也無法促使人們改投綠。

> (玫瑰是社會黨的符號,這是跨國的歐盟社會黨標誌)
若我是老K的幕僚,我所會建議的施政方針是什麼呢?不管經濟指數上昇或下降,不斷地談經濟,讓人民眼中只有經濟,以持續「拼經濟」的意識型態,並從而加強「經濟成功人士」大資本家的權威,以便他們和中共聯手打綠時,力道會更厲害。此外,不管中共有所善意或威脅,也要不斷地談中共,讓人民眼中只剩中國,以持續「中國就是世界」的世界觀,並從而加強親中政權的合法性。沒有這兩項鋪陳,恐懼不易滋生。由此梳理,反制的辦法就很明顯了:一、多談社會安全網的建置,二、多談中國以外的國家對台灣的重要性,破除台灣是孤立的迷思。以這些新議題去改善台灣人當下話語世界的目光如豆,並由此突顯取得安全感的正確之道:不是靠大資本憐憫,而是靠國家財富重新分配去建立社會安全網,不是看中共臉色行動,而是經由了解台灣戰略地位之重要,體會到台灣命運不可能是中共一個人說了算。

就第一點,民進黨需持續地喊出中間偏左路線,致力於推廣一種「去經濟主宰」的意識型態與政策,當台灣人有一個堅固的社會安全網作靠山,我們才能從「拚經濟」中覺醒,而在我們從經濟枷鎖解放之中,也才可能去思考價值與理念對於我們人生的重要,這不僅是在肯定「人之所以為人」的理由,而且還是民進黨走向勝選之道,特別是中共還是一個最不講價值與理念的政權,其在台同路人因此是不會受到已解放的選民所青睞的。至於所謂的「去經濟主宰」,歐洲國家經驗已累積可觀的火葯庫(理論與政策),是歐、美二地政治風格完全不同的地方,民進黨在此應多向留歐學者諮詢。

(這不是日本,是台灣關仔嶺)

就第二點,老K具有中國外部合法性的專賣權,民進黨無競爭之可能(這一點該黨至今還是沒看破),而國人的話語世界維持中國單核心,綠營則永無勝選可能,巧妙的是,因中國民族主義因素,日本是老K所不願碰的,民進黨若致力於取得日本外部合法性,專賣形式是可以確保的,這一點以美國為對象卻是不成的。

民進黨於是需以國民黨為師,只是將主角改成日本,多談日本觀光客、多談日本採購農產品金額、多談台日的產業合作、多談台灣對日本的技術依賴、多談日本的軟實力、多談二國在現代化上的歷史連結、多談美日安保對台灣安全的重要,甚至多談日本在世界的重要,然後學習該黨:在被阻擋親日政策時,指控老K是仇日、排外、意識型態政黨。從現在開始,綠營的政治頭人(特別是執政縣市首長)就需提出親日政策,積極赴日賣蔬果畜肉(核災後市場很缺),並在日常受訪中不斷提及「日本」這關鍵字。至選戰之際,則需提出許多與日本政府合作的想像,反襯於老K的仇日,讓日本政要或各界領導人於2016選戰前有所暗示,當然,沒有長期經營一個以日本為核心之一的話語世界,這些政見與暗示並不會左右選情。

台灣政壇上的知日份子,全都在民進黨裏頭了,福島災後二國所意外建立的情誼,正成就了上述策略的土壤,有了此二利基,民進黨走上這條路應能駕輕就熟。



如果您覺得日本角色對台灣不足重要,那您應看看以下的數據:2010年上半年台灣生鮮水果外銷金額,銷往日本是銷往中國的3倍,但台灣的話語世界卻讓我們誤以為中國是台灣農業救星;2011年的調查,日本觀光客每人每日平均消費金額是中國觀光客的1.3倍,扣除掉購物(多至中國人投資的觀光商品店),其餘消費額更差到2.5倍,但我們卻誤以為台灣的旅館業是靠中國觀光客吃穿的…像這樣的例子是不勝枚舉的。

目前台、中二國密切交流此重大國策,必需被整個調整90度至台、日交流,從東西變南北,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是個比我們進步的國家,我們有太多方面需向他們學習;舉個例子,目前文化部在文創方面的預算,幾乎是孤注一擲放在中國,但此時的高人一等只不過是暫時的,鎖死於該地等於是停下腳步等待對手趕上來。相反地,和日本的密切交流才能學習到已現代化的前輩的經驗,台灣因而才有可能進入更大的國際市場;而且,永續地保持優勢於中國的局勢,對於文化台商們,這也才是長久賺錢之道。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是民進黨敗選後的反應,該黨目前更加談經濟、更加談中國,蘇貞昌有政黨機器,故可與貌似非官方的中國單位交流,小英只剩下基金會,只能在《想想論壇》召集中國流亡民主人士來加持其知中色彩。這樣的競逐走到2016,不斷地加強台灣人話語世界的中國核心地位,只是讓早就取得專賣權的老K更能躺著選罷了。另外,有學者提出「第三個中國想像」,好像老K取得的專賣權只有片面的,還有其他讓綠營鑽入中國議題的空隙:比如中國的公民社會。老實講,中國是一個沒有集會結社自由的國家,改善這一點,到擺脫萬年執政黨代理人的控制,又得花費一段時日,若說這是條可行之路,也來不及救下次大選。

提出「中間偏左」清晰的政策,才是對付老K拼經濟之說的解葯,而「知日派」才是破除老K中國牌之道,下手不難,剩下的三年半的時間也很足夠,而且,改變台灣人的經濟觀與世界觀,其實不只是為了一場選戰,也不只是為了執政,還是為了重建一個社會的自信心:台灣人與台灣不應再繼續做人家的「小的」,不應再被嚇唬了,那苦情的角色是被騙去演,我們的體質並沒有這麼虛弱,我們在世間的價值並沒有這麼低落,我們只是缺勇氣,讓我們看清楚這個世界,勇敢地以自由的心靈來思考自己與國家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