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小說》千古迷離熊貓案 (by 佛國喬)

(還…我…命…來…來…)

從木柵往園山的路上,已經佈置好萬頭鑽動的「群眾」,有的黨工還被分配披麻帶孝,路上也間落擺上了香案,但只有被動員的北一女與中山女中二校的學生們,真誠地哭得一個個淚人兒,令人生憐。


「是的,現場下起了小雨,似乎在說明這一個二岸中國人共同的一個哀慟。」TVBS記者正在進行SNG連線轉播:「你現在所看到的是一個『團團』的送 葬隊伍,一個國葬,我們知道,因為中南部地下電台的慫恿,十天前團團被不明的綠營人士給這個謀殺了,而這個特偵組也已經收押多名所謂的電台名嘴,我們來看 看先前的新聞畫面。」


電視上切入的反而是馬英九總統的畫面,送葬隊伍正著手出發;他怒氣冲冲地回答記者的問題:「中華民國史上第一次必需啟動反恐機制,政府是被逼的,對方手段太血腥、太殘忍了,如果我們不能成功鎮壓,就不配稱為政府,(連結)而且民進黨蔡英文還必需負起全部的責任(連結)。」





「那總統,那你今天這個衣著,怎麼看起來跟孔廟那次的古裝有點不一樣。(連結)

「這個我需要說明一下。」他緩下臉頰說:「因為團團跟我一樣,燒成灰都是台灣人,所以我們就依循台灣鄉土的葬禮文化,舉行這次的送葬儀式,大家都知 道,台灣的送葬是穿古裝的,我裝扮成皇帝,就是為了強調中華民國的主權。」頓了一下,露出迷人的笑容:「不過大家不要看我穿這麼多,呵呵,為了節能減碳, 其實裏面是不穿內褲的。」


「那今天能舉旗嗎?(連結)」一名男記者突然的插嘴,讓所有女紛絲記者不禁紅了臉低頭仔細瞧。


「沒有問題,先前團團圓圓因為認識我們與大陸國旗的不同,為了依循國際禮儀,警政署不准大家拿國旗,以免驚嚇到我們這二位貴賓;但現在團團已經不在 世間了,圓圓又因為目睹團團慘死的過程,嚇得失智,經過獸醫『再三的檢查』,現在已經認不得國旗,所以現在沒關係了,我們可以舉國旗了。」





「那請問把團團送進忠烈祠,是總統的創意嗎?」這次是CNN記者發問,畢竟可以把一枚死獸當作國家英雄崇敬,令外界不得不側目。

「不,不,雖然大家會聯想到SARS時,我當台北市長時果斷的處置,但這一次是台灣人民集體智慧的成就,不會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他微笑地說。

畫面又回到現場,送葬隊伍剛好通過,先導的當然是禮儀大隊,最先出現的是北一女的樂儀隊,這個樂儀隊因為之前有社團化的「危機」(連結),引起這群小女孩抗議,如今趁著這個時機,又足以彰顯出她們對國家有多重要了。





接續著的是道士及孝女白琴,道士由總統欽點張天師正統傳人擔當,白琴的選角則複雜多了,為增加整個活動的懸疑性,新聞局昨天就表示:「屆時大家就會知道是誰了,我們完全以實力取決。」外界於是認為將會由國策顧問孫翠鳳或馬迷白冰冰二位藝人擇一。


「嗚~嗚~我歹命啊…我歹命啊…」如果送葬隊伍裏有所謂的主角,莫過於這位可以大聲喧嚷的白琴,可是這位實力者一現身,居然無人認得。


「她是誰啊?」演藝公會理事長居然也這樣自問起來:「不會又是開放大陸藝人來台,把我們在國際媒體前露臉的機會也搶走了吧?」


「喔!團團,您對統一中國的交代,

永遠記得阮的心內。

團團喔團團,已經乎台獨毒死啦,

思念您的台灣同胞,每日心悲哀。

喔!團團,您可愛的模樣,

永遠記得阮的心內。

團團唷團團,害汝的人是佇啥所在,

無論天邊海角,欲給伊找出來啊。」(連結)



在有如女鬼的厲聲一波波拍打下,現場中的孫翠鳳與白冰冰心裏都自忖:「啊!這個演戲功力,這個哭功,竟在我們職業演藝人員之上。」


這位白琴果然不是浪得虛名的,她上次在司法節飾演阿扁,高舉起被扣的雙手,就逗得台下司法從業人員無不笑得東倒西歪(連結),這位美女檢察官於是被馬總統慧眼相中,安排在此大禮場合,以主角之姿發揮其過人的才氣。





「噢!團團,到底為著啥代誌,那會放捨圓圓做你去?噢!團團,你得可憐著圓圓,每天為了你來流珠淚,噢!團團…」(連結)跟者白琴的泣聲之後,是團團的棺木,然後是未亡人「圓圓」,牠被放置在輪椅之上,推著輪椅的就是皇帝裝扮的馬英九,神情極為莊嚴。


「我們相信圓圓現在的心情是呈現一個極為悲傷的狀態,她今天穿著的是一身遺孀的裝扮,中國風味黑衣,簡單而不失貴氣,還載上了這個墨鏡的眼鏡,咦?」TVBS記者停了幾秒:「是的,我們確定她有載上墨鏡,雖然她本來就長得像有載墨鏡的樣子…但遺孀都是要載墨鏡的。」


可憐的圓圓,雖然一身華服,還由九鼎之尊所推動著,但喪偶的哀慟,再加上目睹團團垂死過程,令她此時仍全身近似癱瘓,嘴角還留者大量的口水;這一對 熊貓,不僅會認國旗,還肩負中國當局交付的統戰任務,可稱是熊貓界愛因斯坦級獸物,然此佳話竟在台灣畫上的終點,令人不勝唏噓。


「太好了。」原本哭到滿地亂爬的白琴突然站了起來,並且砰出這一句話,雖然很奇怪,但誰叫麥克風就在她手上呢?


「在此宣佈一件好消息…我剛收到簡訊,我的同事已經破案了。」不愧為美女檢察官,可以一邊哭嚎、一邊偷看簡訊,馬英九果然沒有選錯人。


現場「嘩」了一聲,繼續聽她說明:「檢方原本就懷疑阿扁在背後策動這次謀殺行動,但阿扁現在人在收押,最有嫌疑的還是扁家成員,特別是團團死前自己 所留下的線索,檢方拿搜索票南下搜索陳致中家裏,想不到,這對夫妻在我們進門的三十秒內,就垂下頭說:『殺死熊貓?我認罪!我們認罪!』」(連結)


話一說完,路邊立刻傳來如雷的掌聲,但立刻又發現喪禮仍在進行,在國安人員的「噓」聲下,現場直轉靜默。


團團留下什麼線索呢?對一個會認國旗的熊貓而言,寫個簡單的中文字自是不成問題,甚至在臨死前推理自己是被誰謀殺的,也在其智商範圍之內,更不用談動物具有的超能力,連地震都能預測了,這算什麼?要不是圓圓嚇到痴呆了,一定也可以協助警方辦案的。


食用含有砒霜的竹葉,在不斷口吐白沫之際,團團立刻回憶過去所接觸的人,斷氣前在沙地上寫下一個「中」字。


但這一個「中」字就夠了,無疑就是陳致「中」,現在他又認罪了,想不到葬禮的場內戲未結束,場外戲已經落幕。


從陳雲林事件所累積的「打沒討」民怨,造就了「福爾摩沙聖戰組織」(連結)的民眾基礎,雖然政府的反恐機制已經啟動,但埋伏於迎葬隊伍內的組織成員,這次居然沒有被國安人員識破,原因很簡單,因為參與行動的人過多,而組織的經費又不足,所以就沒有買「勿通匪類」的T-shirt給大家穿上。


「海鷗,海鷗,烏鴉這邊沒有問題,沒有叛亂份子舉西藏的旗子也沒有『勿通匪類』的衣服。」「海鷗,海鷗,麻雀這邊也安全,甚至連敢拿國旗的敵人也沒有。」這是國安局無線電的對話。


但就在一聲「殺」聲下,「福爾摩沙聖戰組織」成員衝上送葬隊伍,北一女樂儀隊首先潰不成軍(很多人是衝著正妹加入這組織的),場面陷入一片混亂,有 人揪著白琴的頭髮在地上拖,有人舉棍追打TVBS記者,維安人員第一時間跳入戰局,連把團團的棺木撞開都不管了,各種竹葉紮的男僕女佣、賓士豪宅,更成滿 地垃圾;馬英九因為還沒從皇帝的cosplay中回到現實,嚇得不停高呼:「來人啊!!護駕!護駕!」


「棺木是空的!棺木是空的!」混戰中,有人突然大叫一聲,所有人都停住了手。


圓圓擦乾口水,甩下墨鏡,從輪椅站了起來,踽踽前行到空棺前,眾人看著牠,知道有重大事情即將發生了。


「圓圓正在團團的棺木上進行一個寫字的動作...」TVBS記者興奮地說。


「中…」大家隨著牠在空棺上手指筆畫,跟著唸出來第一個字。

「一…」這是圓圓寫的第二個字。


「中一?是一中反過來…反對一中!」一位聖戰組織成員立刻如是解讀:「我們贏了,聖戰勝利!」;但低頭閉目的圓圓搖了搖腦袋。

「中國統一!國統太難寫了…」一位國民黨高官接著臆測:「統一有望了!統一有望了!」;但仍得到閉目搖頭的回應。


「中一?天啊,是中醫!」一名在動物園負責照顧團團圓圓的公務員衝了上來:「是那天進來幫我們在飼料加補葯的中醫,在竹子上塗上砒霜的!」


圓圓沈重地點了頭,眼角還一下子滾出串串淚水。


沒多久,這位中醫被逮補,而且還在他家找到團團的全屍,他辯稱熊貓是珍貴中葯材,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替「當今皇上」製造長生不老葯,更聳動的爆料是:背後指使他的,正是「當今皇上」;這個又可延年益壽又可打擊政敵的計畫,早從進口熊貓時指定為中葯材名目時(連結),就已經開始了。

最後,本案以余文模式(連結)立刻簽結,「真假仙」馬英九當然不沾一塵。


但大家內心都明瞭,現在放在忠烈祠的團團骨灰是假的,而且「民國不過百,馬狗做皇帝」(連結)的民間傳說,隨著長生不老葯祕密煉治,終於也快要成真了。


至於會寫簡單中文的圓圓則盛名一時,為了替亡夫積德,牠固定往返動物園與指南宮,替該宮信徒消厄解惑,當年喊出「中醫」二字的飼育者,成了不二的「桌頭」人選;但很不幸地,往返二地需搭貓纜,隨貓纜的倒榻(連結),圓圓也香消玉殞,屍體還不翼而飛。


沒錯,最後必需走上被做成中葯的這個命運,是不可能避得掉的。

(最後造成圓圓死亡的原因)

這就是民國三大奇案:「千古迷離熊貓案」的由來,有詩為證:



團圓委重任,渡海惑島愚,

異心藏馬皇,靈葯偷不悔,

一日餐中毒,他人盤中飧,

勞燕永隔時,國葬天機破,

昔日西蜀寶,今朝東番鬼,

天涯去不歸,攬貓共嬋娟。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一個流行文化包裝的城市計劃 - 安特衛普 by蘿莉塔

安特衛普在過去幾年裡,一直努力把自己塑造為一個獨特的流行文化城市,揚遍國際的知名度讓安特衛普成為一個所有愛好美的事物跟生活的人必須造訪的國度。在塑造流行文化城市的project中,安特衛普的中心被劃分為5個區域,這5個區域各自擁有它們的流行漫走路徑(fashion walk),重點著重在這座城市的近期歷史,以時間軸線來看這座城市的轉變,這些建築物跟商家在過去50年來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它們目睹經歷了安特衛普成為一個流行首都的歷程,還有安特衛普建築古蹟的轉變。
今天來稍微介紹一下第一條流行漫走路徑(fashion walk 1)

這一條路徑從ModeNatie出發,ModeNatie是一棟建築物,裡面有安特衛普的流行博物館(MoMu)、法藍德斯流行協會(FFI)和皇家藝術學院服裝設計系部門,在這個部份,你可以了解到安特衛普的流行歷史,這條路徑從NationalestraatKammenstraat,沿途有各式各樣的商店,從設計師精品店到販賣街頭風格服裝的潮流店。

100年前Nationalestraat還是一條大道,當時人們喜歡沿著大道散步,在7080年代,Nationalestraat變成了比較沉寂的區域,許多商家都空屋了很多年,這個區域的復興從80年代中期開始,那時因為名設計師Dries Van Noten買下了Het Modepaleis,他把這間古老又有格調的店家重新裝修,保留了原本的名字,把它用來做為Dries Van Noten的旗鑑店,另外還有ModeNatie的加入,讓這個區域又再度復興了起來。ModeNatie建蓋於1880年,當時被稱為新英格蘭(New England),販賣男裝跟童裝,到了1920年代被一間瓦斯跟電力公司佔據,到1970年又變成一間小作坊,後來小作坊結束後這裡就又空了好多年。ModeNatie的重新整修由比利時建築師Marie-Jose Van Hee操刀,她對ModeNatie做出最大的貢獻在於,她改造了ModeNatie的一樓,讓這棟建築物的能見度變高,只有一二樓是開放給一般觀光客,一樓有小餐廳Brasserie National和書店Copyright(Vincent Van Duysen建築師設計)。二樓是流行博物館(MoMu)MoMu管理辦公室、圖書館和FFI辦公室都設立在三樓,四樓是給服裝設計部門的學生使用。流行博物館(MoMu)20029月開張,從那時到現在,總共有超過450.000位參觀者參觀過MoMu的展覽,MoMu擁有差不多25.000件收藏品,包括服裝、鞋子、手仗、飾品、還有蕾絲等,還有歷史性傳統服裝,最古老的物件出產於16世紀,還有當代服裝設計師的作品。




ModeNatie





Dries Van Noten的旗鑑店 Het Modepaleis


MoNatie裡除了安特衛普的流行博物館(MoMu)還有法蘭德斯流行協會(FFI)和皇家藝術學院服裝設計系部門,法蘭德斯流行協會(FFI)1998年由法蘭德斯政府創立,這個組織創立有2個目標,第一、為比利時增加服裝產業的工作機會,第二、推廣法蘭德斯流行,FFI的第一個project1998年舉辦,名為Vitrine,這是個10天的活動,在該年9月舉辦,活動內容是在安特衛普城內展出服裝設計師跟服裝設計系學生的作品。最近FFI設立了一個線上的職訊辦公室,讓服裝設計系的畢業生可以直接與服裝產業對話,這樣的創立讓FFI成為業界跟設計師之間的溝通橋樑。皇家藝術學院則是繼巴黎及羅馬的藝術學校之後,成為全世界最古老的藝術學校,由畫家David Teniers the Younger設立於1663年,他是St Luke公會的成員之一,這個公會裡的成員有印刷者、雕塑家、雕刻師、書本印刷商等,在當時他寫信給西班牙國王Philip IV. Herein,告訴國王他希望可以創設一間開放的公眾的學院,來培育並維持藝術的精髓,並希望可以在國王的領土範圍裡傳播藝術。在1960年代,很多應用藝術部門在皇家藝術學院裡增設,包括平面設計、攝影、珠寶設計、陶藝,當然還有服裝設計,服裝設計部門由Mary Prijot領導,在80年代初期,名聲享譽的安特衛普6君子畢業於此,有Dirk Bikkembers, Ann Demeulemeester, Walter Van Beirendonck, Dries Van Noten, Dirk Van Saene, Marina Yee,因此這個服裝設計部門成為培育服裝設計師人才最好的學院之地。





流行博物館 MoMu




喜愛比利時6君子的人絕對不能錯過Walter Van BeirendonckDirk Van Saene 專門店,這間店

以前是車庫,後來請B-Architecten來改造它,店裡的櫃台是
一特殊流線型的檯子,由奧地利設計師Marc Newson設計,店裡專賣Van BeirendonckVan Saenecollections,還有其他特選的國內及國際流行品牌,還Piet Hein Eek設計的傢俱,這家店在2005重新改裝過。(地址: St. Antoniusstraat12 • 2000 Antwerp • Belgium )



 



Walter的店




部份資料參考自<<Fashion Walk>>

(我知道超克藍綠裡有很多居住比利時的狠角色,如果我有不足的地方,請指教)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拒絕巴黎捷運的文化禮物,台灣損失了什麼?(by 佛國喬)



老實講,如果不是在簡余晏blog看到捷運局拒絕巴黎Guimard地鐵入口的回文(連結),我一直認為這是件假新聞,因為法國的這項大禮,四十年來,只送給過五個國際大城市,也只限歐美。台北市這種第三世界的國家首都,憑什麼得以在亞洲成為拔得頭籌者?

要了解,這項大禮可不是亂送的,芝加哥、莫斯科、里斯本、墨西哥市、蒙特婁,各個都有其淵源。

(蒙特婁的Guimard地鐵入口)

蒙特婁不用講了,她是法國前殖民地魁北克的首府,1967年,其地鐵開張,法國第一次送出此大禮,但因為其尺度不符,所以僅安裝了週圍鐵欄,最顯眼的Metropolitain門楣則一直沒有裝上去;33年後,該出口有了更新工程,才將樓梯縮窄以配合該門楣,而讓該市終得真正的巴黎氣息。

在1967同一年,墨西哥市也開始著手建設地鐵,而賴由巴黎地鐵公司提供技術;1997年,為了慶祝三十年前的合作,巴黎以Guimard地鐵入口交換對方的一件地鐵壁畫(見下),目前該作品就在地鐵的羅浮宮站可看到。

(墨西哥的回禮,« La pensée et l'âme huicholes  )

(墨西哥市的Guimard地鐵入口)

2001年,巴黎再度送出此大禮,受贈者的當地新聞稱之:「巴黎讓芝加哥碰觸到『美好時代』。」芝加哥獲禮的原因(連結)是二個城市在地鐵建築史上的許多共同點,皆屬大膽創新;芝加哥首用橋墩架起捷運(1892),此乃當年巴黎捷運開工時之效仿對象;芝加哥於2007-8年所送的回禮是該國藝術家Judy Ledgerwood(連結)的玻璃藝術,特地架在巴黎所剩無幾的橋墩捷運站上。

(芝加哥的Guimard地鐵入口)

(芝加哥的回禮,連結)

2007年,巴黎再送此大禮給莫斯科,理由(連結) 很簡單,一是該市地鐵每日的使用人數是八百萬人,約是紐約加上倫敦二地鐵的總合,巴黎怎能錯過此第一名巨人?而另一個原因則更直接,該市地鐵為全世界所公認最美的地鐵,自認最美的城市,怎能不去交流交流?我們尚未知莫斯科的回禮為何,但他們倒是很有禮貌地將此大禮安裝在其市中心最熱鬧的車站之一。

(莫斯科的Guimard地鐵口)

總之,由這些案例我們可以得知:

一、和墨西哥市相同,台北的地鐵部份工程,也仰賴巴黎地鐵公司轄下公司所支援,雖然不是每位客戶都會被相中,但會送大禮給台北市,唯一的理由是他們賺到許多台灣人納稅錢後,所吐出的「沙米素」,只是不知為何,居然有人代替眾納稅人表示不要這個「沙米素」。

二、這是一項國際藝術交換計畫,巴黎用其祖宗遺產,交換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家作品,而被交換的藝術品將會出現在巴黎捷運站內。

有些人認為,這種無蓋式的地鐵入口,自不適合台灣的天氣,這是對Guimard的作品了解太少了,我們可以看看以下前二件Guimard地鐵入口,哪一個怕台灣的刮風下雨作大水?再不濟,第三件也是不怕下雨、烈日的。

Image(全罩式,現不存)

Image(半罩式,現仍存,第一次看到真件,真是好感動啊!)

(略罩式,現仍存)

巴黎送出的大禮其實不是原件,但限量複製品就十足珍貴了,不然怎會四十年才送出五件?會如此小心翼翼地挑選對象?如果我是台北市長,我一定不會放棄這個收大禮機會,即使巴黎市所捐贈的,僅是乙次的複製權(智慧財產權在巴黎市),我都會找個捷運出口站,用「擴大內需」的預算,讓二國工藝師合作,將之依原設計圖一五一十地蓋出來,最好是全罩式,不然半罩式也好,最少最少也要是略罩式。甚至特別挖一條地鐵出口給這件作品也在所不惜。

這樣做的好處至少有以下幾點:

一、完工之後,對Art Nouveau特別瘋狂的日本人,一定會有一票人為了見她一眼,特地飛來台北觀光;如果週遭都是一些取法文的咖啡店、餐廳、甜點店,我不信無法剝這批台灣最重要觀光金主幾層皮。別說此乃妄言,上述城市的Guimard地鐵入口,都早成為眾旅遊導遊書的城市參觀重點。

(巴黎,連市長都長得很好看:Bertrand Delanoë)

二、巴黎市長可是下屆法國總統的大熱門人選啊,怎能不利用此文化外交的機會,讓台灣的政治人物與之交陪交陪?趁此合作,郝龍斌原本得以參訪巴黎並拜會巴黎市長,這機會可十足難得,馬英九「市長」當年來巴黎,可是見不到這位政治明星的。不過看來,郝市長雖然很照顧連神豬,呵呵,後者只會傻呼呼地回報以豬食。

三、巴黎市若舉辦國際藝術競賽,台灣藝術界會有人能取得資格,將作品置入其地鐵站內嗎?我想,非常非常地難,但現在就有一個由台北市政府挑選台灣 藝術家的機會,從手中流失了。這不僅讓台灣藝術喪失難得的國際舞台,更讓台北市長失去攏絡台灣藝術界的機會;看來,郝市長豬食要愈吃愈多了。

四、台灣建築的近代化歷程,很不巧地跳過了Art Nouveau這個環節,作為替台灣建築史「補課」的角度視之,我們極需此作品。

五、如果台北市成為亞洲第一個獲得此大禮的城市,這可是國際矚目的大事件,從此以後,Taiwan、Taipei就會跟Guimard連在一起, 任何對Guimard有興趣的人,都會因此認識在亞洲有個國家叫台灣、有個城市叫Taipei;您說,台北市民能不走路有風嗎?不過,我猜,台北市捷運局的人大概對Guimard是誰都不知道吧?不過,他們無知沒關係,歐美日人士知道就好。

(台北市原本有机會列入這張表的,左上是巴黎,出處連結:巴黎地鐵的wiki)

最後最後,拜託一下好嗎?居然還有人在考慮與市容適不適合的問題?與台北捷運整體感適不適合的問題?台北市的市容根本就配不上這個Guimard地鐵入 口,但有人會因為本身長得太醜,而拒絕戴上法國Cartier珠寶嗎?應該是戴上Cartier珠寶後,人就會開始有了要化粧的自我要求(開始整理附近環境),不願再當醜人了…總之,人家願意把Cartier珠寶送給醜人,原本就有辱該珠寶,現在居然還被醜人嫌東嫌西,說什麼不適合我整體氣質的話,唉,這種反應本身就是個笑話,正所謂的「人醜不自知」啊。

高雄市雖然也是醜人一個,但其捷運的車廂可是法國產品,所以還是有資格取代台北,成為亞洲第一個列入Guimard地鐵入口受贈名單的城市,加油了。


Guimard(上圖)的作品清單連結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合流--人權與法治的全面破毀(by威克勞)

前陣子接到反淡北道路聯盟(何謂反淡北?簡單講就是反對台北縣周錫瑋縣長說:

就算違法,也要發包興建從關渡到紅樹林間沿著河岸的新道路)的通知,

(反淡北道路聯盟http://www.tw-1st-river.org/f2/

希望反淡北的朋友一起支持野草莓學運。

一個在台北北端的地區性環保運動,

一個是在台北市中心靜坐的草莓學運,

原本兩個在地域上、性質上、規模上看似全不相干的活動,

竟然在一時間合而為一,前者是以保育淡水河下游濕地為目的,

對抗的是宣稱違法也要發包興建的地方政府,

後者則是以爭取保障表現自由(言論、集會遊行)為宗旨,

對抗的是中央政府及立法院。



兩個活動彼此間的聯繫何在?

難道是在野黨神通廣大地將環保與人權議題統合了?

不,當然不是,野草莓學運甚至可能還不清楚反淡北聯盟是在幹嘛的,

那麼為何反淡北聯盟要加入支持野草莓學運呢?

兩者間的共通處都在於其形式上都是對抗公權力的結構,

前者在對抗擁有警察權與道路規劃建設權的台北縣政府,

後者則是面對同樣擁有警察權跟修法權的中央政府,

反淡北聯盟的多次表達反對意見的活動中,老是被警察以各種奇奇怪怪的手段

(包括合法、非法皆有)阻撓與限制,例如:在公共場合散發反淡北傳單者,

竟被以阻礙交通為由開罰單(依據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82條)、

在公開活動中穿著反淡北服飾者,

被以現行犯(觸犯刑事責任者)的模式『逮捕』帶離,

這場景熟悉嗎?跟陳雲林來台期間,

帶國旗、穿有台灣圖字、藏獨、法輪功等服飾標語者的下場完全一樣,

在時間順序上,反淡北聯盟的活動比陳雲林來台、野草莓學運早了數個月,

但被公權力違法對待的情形卻全然相同。

公權力背後的意涵就是暴力,一個在形式上合法的暴力,但實質上是否合法,

還必須嚴格的檢驗。

我們所質疑的並不是單純執行法律如集遊法、

警察職權行使法或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的問題,

而是這些公權力行為已經明明白白的超出法律條文文義解釋可以函射的範疇,

是屬於典型的違法行為。



已經有很多的法學專家站出來指責、批評這陣子以來的侵害人權行為,

(參考閱讀:http://blog.roodo.com/weichen/archives/7694751.html

http://sharing.168city.com.tw/web/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3L117

能否喚醒在媒體愚弄下、政客欺騙下,

搞不清楚經濟是以基本人權為根底的普羅大眾,不得而知,

反淡北聯盟這群原本以愛淡河、重保育、不問藍綠的中產階級聯盟已經理解到:

政府公權力的濫用不是只針對那些『所謂的』穿拖鞋、

嚼檳榔、口含三字經的街頭抗爭者而已,

而是連這群自以為高學歷、職業高尚、收入優渥、

居住景觀豪宅的『中產階級』也會淪為政府、媒體口中的暴民,

而遭到非法的侵害,只因你想表達的意見與執政當局不同。



兩個都是我所關切甚至參與的活動,很樂見他們的合流,只是,

反過來看,這是否也代表了當前政府的公權力(警力)濫用已經到了一個全面性、

結構性的臨界點!?

進而讓不同議題、不同層次、不同目標的民權運動都受到相同的箝制呢?



對照起最近的(廣義的)司法狂暴現象

(檢察官對於偵查不公開的法定義務的故意違反、

檢察官違反羈押法規定,對於沒有使用戒具需要的被告施以戒具、

檢察官濫用羈押聲請權,以達羈押取供的目的、

法院違反法官法定原則,自行變更審判法官,誰將手伸入司法?...etc)

別忘了,司法權的運作也是公權力的一環,

也需要受到法治國原則(依法行政、依法裁判、正當法律程序..等原則)的羈束,

在權力分立原則下,原本具有糾正、救濟行政權濫權功能的司法,

如果自己也配合著違法侵害人權,

那麼是否意味著以人權保障作為目的的憲政設計與秩序已經到達破毀的地步?!



這樣的結果選擇,似乎僅繫於一人(民選的超級總統馬先生)的一念之間,

這是台灣民主化二十餘年(自解嚴起算)的殘酷現實,人權與法治觀念,

從不曾在這群人心裡產生任何實質的意義,

所以,警察可以在瞬間回到二十餘年前的心態狀態,

調查局當然也可以繼續以國家安全及利益的角度繼續進行政治偵防及剷除異己的作

為,檢察官跟法院更可以看政治風向來決定個案正義了;

而民選總統呢?就繼續扮演那眾望所歸,萬民擁戴的神聖角色吧!

那萬一眾望不願歸,萬民不擁戴時,該怎麼辦呢?

反正,行政立法已合流,司法又搖擺不定可受控制,

那就修法把眾望所歸跟萬民擁戴列入法律吧!

至於那些不願歸、不擁戴的萬民,就列入『暴民』的行列,

『暴民』會怎麼被對待,相信大家都看過了,也很清楚了!想變『暴民』嗎?

人權與法治的破毀終點,就是全民皆暴民。

不朽經典,經典不朽 - 臺灣鐵道ホテル(下)(by Jon)


鐵道旅館標誌
影像提供 / FormosaSavage


上回不朽經典,經典不朽 - 臺灣鐵道ホテル(上)
臺灣鐵道ホテル(臺灣鐵道旅館)除了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家西式大飯店,也是台灣建築史上的無價瑰寶,其優雅的身影與奢華的服務更是台灣向世界宣告自己終於「脫亞入歐,正式邁入文明開化新時代的最佳誓詞。
ホテル經營の鬼才

旅館業是
的行業,除了需要絡繹不絕的人潮上門,更需要專業的旅館管理人才。光是擁有絕佳地點、美麗建築與高級設備,鐵道旅館還需要一個足以與其硬體設施匹配的頂尖專業經理人。

1895年(明治28年),台灣被納入大日本帝國版圖。也就在這一年,一個來自東京,甫畢業自慶應義塾的年輕人懷抱著理想前往澳洲鑽研旅館經營管理。26年後,他成為臺灣鐵道旅館的支配人(總經理)。

福島篤,這個被稱為
旅館經營鬼才的總經理,從墨爾本商業學校畢業後便開始了他旅館人(hotelier)的生涯。福島篤來台之前,先後服務於墨爾本、橫濱、京都、朝鮮等地的一流旅館。1921年(大正10年),福島篤踏上了台灣的土地,展開他與鐵道旅館長達15年的合作關係。


介紹福島篤的文章
出自《躍進臺灣大觀續篇》

1936年(昭和11年),福島篤卸下鐵道旅館總經理的職務。在40年的旅館生涯中,他將習自澳洲的經營手法發揮到淋漓盡致,堪稱當時旅館界不可多得的奇才。


鐵道旅館廣告,左下角可見經營者為福島篤。
出自《臺灣風景》


鐵道旅館擁有當時罕見且最高級的西餐廳,最右側為電話號碼。
出自《臺北市商工人名錄》

政商名流,冠蓋雲集

能擁有
鐵道旅館經驗的人非富即貴。當時除了台灣島內的富貴人家把在鐵道旅館消費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舉凡皇親國戚、政府高官,甚至連文人雅士都對鐵道旅館情有獨鍾

1914年(大正3年),明治維新功臣與民權運動家板垣退助來台並下榻鐵道旅館,為的是與
霧峰林家林獻堂共同創立臺灣同化會」,並於鐵道旅館發表精彩演說。

1919年(大正8年),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於鐵道旅館召開創立大會,選出高木友枝擔任社長。

1920年(大正9年),久邇宮邦彥王訪台下榻鐵道旅館。

1927年(昭和2年),石川欽一郎李石樵藍蔭鼎等人於鐵道旅館成立
臺灣水彩畫會

1936年(昭和11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的中國小說家郁達夫訪台下榻鐵道旅館,並於旅館內發表演講。


臺灣水彩畫會成立大會
出自《日治時期的台北圖像與城市空間》


久邇宮邦彥王參加天長節慶祝晚會的隨行人員位置圖

資源整合,靈活行銷

鐵道旅館的主管單位為總督府鐵道部,在那個鐵道旅行獨霸的時代,鐵道旅館也因此成為鐵道部在行銷台灣觀光時不可或缺的賣點之一。下面這張鐵道部的宣傳海報中就可見到鐵道旅館的介紹。


鐵道部觀光宣傳海報(點圖可放大)

影像提供 / FormosaSavage

除了身為台灣觀光的一大賣點,鐵道旅館本身也善加利用鐵道部的資源推出各項優惠措施,並藉此培養顧客忠誠度。下圖為鐵道旅館發送給房客的割引券(折價券),顧客拿著這張小小的卡片就可享有乘車(火車)優待,折扣為8折左右。好康的不只這些,這張折價券還可參加抽獎呢!

折價券正面
影像提供 /《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


折價券背面
影像提供 /《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


1929年,鐵道旅館外的西方觀光客與人力車伕。
影像提供 / FormosaSavage

繁華落盡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戰局急轉直下,美軍對台灣的空襲也愈加頻繁。1945年(昭和20年)5月31日,從上午10點開始,美軍對台北市區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轟炸,造成台北城內眾多建築損毀;包括總督府、總督府圖書館、台灣銀行、台北帝大附屬醫院等等的官署廳舍,更有3,000多人不幸喪生,數萬人輕重傷。這次的轟炸行動史稱
台北大空襲」,是台灣史上遭受到最大的空襲攻擊


台北大空襲的城內彈著略圖,白色箭頭所指為鐵道旅館。

在這次的空襲中,位於台北城內的鐵道旅館也難以倖免。鐵道旅館因為優異的地理位置而註定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卻也因為這賜與她絕代風華的黃金地段而成為美軍無情轟炸下的祭品。歷史的吊詭,總是出乎我們意料地出現。


國民黨來台後,鐵道旅館由臺灣旅行社接管,並改名為臺灣鐵路飯店,旅館內的用品則被陳儀的警備總部大量借用,項目應有盡有。從最小的銀製刀叉到最大的先進冷凍庫,這些都是國民黨乞丐兵眼中的珍稀寶物。

國民黨接管鐵道旅館時的服務人員名冊


日方開立的現金交接證明

終戰後,鐵道旅館雖曾被小規模地修復並繼續營業,但過去那個如優雅貴婦般的鐵道旅館早已不復見。1963年,新光人壽在館前路成立,而新光站前大樓則於1993年12月完工。

現在的人們大多知道那個地段是蟬聯多年的
地王」,卻少有人知道曾經有個飯店之王」在那矗立過37個年頭。我一直認為台灣人對台灣歷史的認識是片段的,而片段的長短與範圍則是得遵從國民黨制定的標準。一個對自己土地只有片段認識(甚至是經過加工變造的片段)的民族是難以打從心底以自己的土地為榮的,更別說那些對台灣連認識都不屑的移民過客。

台灣人對自己的了解太少,卻一股腦地以了解別人為榮。當我們無法說出屬於自己的故事時,這個世界要如何認識我們?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到處抱怨自己如同亞細亞孤兒般的悲慘遭遇?歷史形塑文化,文化滋養人心;人心獲得滋養,則優秀民族的誕生指日可待。台灣人想要世界尊敬我們,請先好好地照照歷史這面鏡子,重新(心)認識自己吧!


北三線道路(今忠孝西路),可見鐵道旅館建築背面。

資料來源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中研院台史所

參考文獻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by 陳柔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