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誤吃蘋果之後,蔡衍明的下一步?(by 格瓦推)






前言:老鼠藥可以毒死人,也可以毒死老鼠。


俗話說:飽暖思淫欲,有錢還要好名聲。看到《口中之心》的上架,可知蔡衍明多麼渴望社會清望、成為學生的偶像。但觀諸他這幾年的作為,我既肯定,亦惋惜,他的偶像之路,豈只剩最後一哩?



書中哪有顏如玉?



恕我直言,以蔡衍明的家世、外觀、學歷、米果事業,雖可致富,但難獲士林認同。中國文化中士農工商的排序,注定了那些窮酸文人對蔡衍明發自DNA的鄙視。即使他大力贊助藝文活動,士大夫階級充其量以高人一等的姿態微微頷首:這個米果商人不錯——就如賞狗一根骨頭。對粗鄙商人施以一字之褒,已是文化人莫大恩賜。蔡衍明若希望得到他們的尊重,則為不識時務。



我最佩服蔡衍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弘毅。他有攫取文化資本的上進心,第一步:收購中時——大爺不當恩客,直接幫妳贖身——更是絕妙好棋。中時不只是高知名度的媒體,還是被老余家與一群文人清客裝扮為台灣最具質感的平面媒體——這是個賣弄知識、拼裝理論的文人樂園,可以錯謬、空洞、造假,可以噁心酬酢如三少四壯,可以無病呻吟如時報文學,只要夠假掰、不本土。與中時媒合,絕對是擠身上流社會的終南捷徑。他以一介老粗商人之身,如買婢女一樣地將中時連帶一票文人過戶到胯下的眼光與狠辣,讓人嘆服,不愧眼明之譽。事後證明,他絕非意氣用事。不論前中時今中時以及前前後後依附於中時的專欄作家,九成九的國族與文化認同與他水乳交融,性器(誤)興趣相合。蔡衍明與他們若有扞格,只在階級品味的差異——拿筆桿的瞧不起賣米果的;但這不正是他納中時入房的原因嗎?他需要採補中時的文人光環!中時的士大夫們多秉持無氣節的傳統,在老粗的淫威之下,或半推半就、或含淚受之、或乾脆爭寵後宮,總之,中時樂園一陣雞飛狗跳後,雖有些文人在進退失據下遲遲且狼狽地退出 (當然,他們會擺出烈女的傲骨重新邀寵於社會),但多數都留下與之雙修。


台灣現代版,不容錯過。



眼看蔡衍明進補了大量主流文人精華,老粗即將成為文青,不料他還是難以忘懷低俗品味,竟然偷吃蘋果。蘋果,能跟中時比嗎?中時是往來無白丁的黨國名妓,蘋果卻是腥羶、八卦、低俗、不是裸體就是屍體、供販夫走卒滿足低劣趣味、連薇閣都謝絕招待的江湖狗仔。亂咬蘋果的後果,士大夫們皆一副果不其然狀:「老粗究竟還是老粗,品味真低級。」殊不知,螃蟹不能與柿子一起吃,中時也不能跟蘋果混做堆,會食物中毒的。一朝吃蘋果,蔡衍明辛勤採補中時所養成的文人正氣,剎時付之東流,被打回大老粗原形。這真是昏招啊!教唆他吃蘋果的都是見不得老粗有文化的損友!


並非落兩句「充滿色彩的單調」就是文青啊!




傷害已經造成,蔡衍明的偶像路已破功。亡羊補牢之計有二:


第一,摧吐吧!切莫讓腸胃吸收那顆低俗蘋果,除非他不想繼續晉升文化人之路。


第二,中時已經快被榨乾了,必須採補其他被上流文人認證的名妓。好險蔡衍明只缺文化不缺錢,為了彌補亂吃蘋果所造成的傷害,他必須更積極大量地吞嚥台北主流文化圈所棲身或吹捧的媒體:


首先,我建議他買進《天下》、《大眾時代》等最具知識權威與理性口碑者。他們內含濃郁的菁英氣息,絕對能大量洗刷蔡衍明的一身土味。


其次,蔡董雖然已擁有中天,但或許老粗也羞於讓大眾知 道他太過重鹹的口味,「文茜世界週報」——這個台北文化人公認最具國際觀的優質節目——的賣身契一直藏在口袋中不敢炫耀。蔡董錯了,他不知此節目在天龍人 心中的地位;他應該要公開吃,還要大力咀嚼,務求讓所有將本土化視作鎖國的高級文化人見證:蔡衍明消化了國際觀。


蔡董,牛肉麵好吃嗎?



最後,我要譴責蔡衍明暴殄天物。他不是想成為學生的偶像嗎?「康熙來了」正是最佳鼎爐,放在中天冷宮太久了吧?臨幸完康熙,保證學生對他倍感親切,不長眼的學運將無以為繼。


文化人對蔡衍明的成見已深,想要扭轉歧視,出書美化自己不只是徒勞,還會鬧笑話。上智者深諳藉勢之妙,他的偶像之路必須藉文化人之勢,有所吃有所不吃:吸乾中時剩餘價值,採補《天下》、《大眾》、文茜與康熙,吐出蘋果。



本文於2012/12/01發表於FB網誌連結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淺談法國報紙的新聞專業自主 (by 佛國喬)

我在法國平日所看的報紙,主要是《世界報》(Le Monde)、《解放報》(Libération)、與《Mediapart》這三份,目前還是其中二者的訂戶;這三份報紙都不是由大財團所操控,並因而有一定的「新聞專業自主」,對我而言這是信任其內容的基礎。

三份報紙的另一個共同點是:均有黨派色彩,在大選時一致傾向擁護左派候選人,三者發行量相較於法國人口數分別約是0.5%、0.2%、0.1%,為首的《世界報》是法國發行量第三或第四大的全國型付費報紙,也是海外發行量第一的法語報紙。

《解放報》於1973年創辦時走深左精英路線,五位創辦人均是記者,其中的沙特後來還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創辦之初,拒絕所有廣告、拒絕金主投資,他們相信:「沒有財務獨立,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獨立。」此外,當年還以去除公司階層化為特色,重要大事由報社全體員工一人一票決定。

《解放報》垂死過多次,現在不僅有廣告,也仰賴資本家入股,現下股份由一個銀行家持有四成;此人於2005年救了快破產的《解放報》,隔年,報社要求股東增資時,他提出驚人的交換條件:更換社長,此舉因違反該社傳統,一時爭議四起,不僅部份記者辭職抗議,《世界報》也以社論和該銀行家大打筆仗,因為《世界報》同樣也有該傳統:社長與總編輯應由報社員工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股東不得介入與指定。

但傳統報業式微的惡運,也在2010年降臨到《世界報》了;為了不重蹈《解放報》覆轍,《世界報》成立一個二十人的監委會來挑選金主,其中九位還是世界報的員工;當時有五組候選人,在員工方一面倒的情況下,由號稱「BNP」的這一組出線。

「B 」是 Pierre Bergé,他是時尚大師YSL生前的男友,也是法國社會黨最著名的金主之一。「N 」指的是 Xavier Niel為電信大亨,素以和當時右派總統關係惡劣聞名。「P」則是Matthieu Pigasse, 他是銀行家也是社會黨智庫的顧問。

至於Mediapart,這其實是一份付費網路報,始於2008年,一開始的訂戶來源,主要來自敗選左派總統候選人之號召,該報成立後也的確一路追打執政不佳的右派總統,不僅因而獲得聲譽,近年更為股東帶來財富。

該報的起始資金,是五位創辦記者的五千萬台幣,加上企業界七千萬台幣的外來投資,但營運完全在記者方掌握之下;該報維持獨立自主的祕訣有二,一是只靠網路發行,降低創辦門檻,二是幾乎全靠訂費支持,不拉廣告。

這樣的選擇,可以讓Mediapart沒有廣告商支配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報紙定位:他們評估,免費電子報最後必走向媚俗路線,因為得依賴瀏覽量營收,相反地,Mediapart有明確政治信念,並不時進行深度分析,不可能見到川流不息的讀者。

目前該報有二、三十位記者,並有四百位支持者兼部落客在此免費提供文章,二者文章分立清楚;一月訂費九歐,約是實體報紙五分之一;2010年,因為挖出右派政府一大醜聞而聲名大噪,經營方二年即達成財務平衡,進度遠超預期,五位創辦記者均喜出望外。

看到這裏,一定會有人以天然呆的臉龐發問:這些有黨派色彩的媒體,怎還能算是獨立自主呢?

其實,法國每一份付費報紙都有其光譜定位:從深左到深右;有特定意識型態,除了有利市場定位,也是因為只要一入手分析與評論時事,必定得援引到意識型態。

可以說,在法國沒有意識型態代表膚淺,這類的「中立報」若不是那種以大發行量賺廣告利潤的免費報,就是扒糞報。至於各方報紙支持意識型態相彷的政黨,只要未違反新聞倫理,會被理解為理念的結合,而非喪失獨立自主,因為特定意識型態不是特定政黨的禁臠,它終究是人民的。

原發表處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public/articles/view/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