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最溫柔的古典名曲―媽媽教我的歌 獻給呂雪鳳女士和所有的台灣母親 (基進音樂廳)(by 老皮蛋)(上)


Anna & Antonín Dvořák, 夫妻倆生了九個小孩,前三個都在嬰幼年時夭折。

最溫柔的古典名曲―媽媽教我的歌


獻給呂雪鳳女士和所有的台灣母親(註一)



  上次介紹了最可愛的古典名曲,它是跟爸爸有關的;這次就來介紹跟媽媽有關的溫柔名曲――德佛札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1841~1904)的「媽媽教我的歌」(註二)。


Antonín Dvořák: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
Soprano: Anna Netrebko, Piano: Daniel Barenboim




  Adolf Heyduk (1835-1923)是與德佛札克大約同時的波西米亞詩人,他在1870年代出版了詩集「吉普賽之歌」(Gypsy Songs),有德文和捷克文兩種版本。德佛札克在1880年挑了其中七首詩,根據德文版為之譜曲,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媽媽教我的歌」。

當我幼年的時候,母親教我歌唱,
在她慈愛的眼睛裏,隱約閃著淚光。
如今我教我的孩子們,唱這難忘的歌;
禁不住辛酸的淚水,滴滴在我這憔悴的臉上。

Als die alte Mutter mich noch lehrte singen,
tränen in den Wimpern gar so oft ihr hingen.
Jetzt, wo ich die Kleinen selber üb im Sange,
rieselt's in den Bart oft, rieselt's oft von der braunen Wange.


  為什麼兩代母親的臉上都流著淚水呢?因為她們是吉普賽人,是「靠歌舞為生的下等人」(族名根源「Doma」在梵語中的意義、他們的自我命名「羅姆人(Rom)」)(呂雪鳳女士也出身自被歧視的歌仔戲團)。一千多年來羅姆人從北印度流浪至西非、然後離散在全歐洲,無論是在故鄉或他鄉,不變的是被歧視、被排斥、被驅逐;就在不久前的2010,右派的法國總統薩科奇還下令拆除她們的營地、將他們驅離法國。


Antonín Dvořák: Gypsy Songs
Soprano: Suzanne Draayer, Piano: Deanne Mohr



  筆者只看到德佛札克為之譜曲的七首詩,並未看到該詩集的其他詩作,但僅從這七首,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描寫的「生存的困境和希望」。以下選錄兩首詩的部分中譯(筆者自譯)。

愛之歌餘音繞樑
卻不知巨浪襲來
我歡慶兄弟的死亡
因他將擁有我失去的自由

正如一首吉普賽歌謠所言
死亡是永恆的
但吉普賽人的死亡就是一切的結束

  Adolf Heyduk, Antonín Dvořák兩位都不是羅姆人,所以會稱其為吉普賽人、誤以為它們來自埃及尼羅河畔(「吉普賽」字源與埃及有關、詩集中也有提到尼羅河)。那麼他們為什麼會寫出 Gypsy Songs,還會投入這麼深的情感呢?羅姆人為什麼自己不寫呢?兩位捷克人為什麼要用德文寫詩譜曲呢?

  波西米亞地區在十世紀時被納入神聖羅馬帝國,拉丁文成為官方語言、捷克語(斯拉夫語系)成為上不了檯面的「方言」。十五世紀初胡斯(Jan Hus, 1369~1415)以捷克文翻譯聖經、為捷克語書寫建立標準,捷克語文才被更多人書寫印刷,但Jan Hus終究被送上了火刑台。1526年哈布斯堡家族入主波西米亞王國(國王常由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兼任),德文成為主要官方語言;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滅亡,波希米亞地區則成為奧匈帝國的屬地,德文仍然是官方語言。直到1918年一戰結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建立,捷克語才成為官方正式語言;在此之前,捷克語文雖未全面被禁,但始終是不體面的方言~很長一段時間,只有懸絲偶戲marionettes可以公開使用捷克語。

  羅姆語的處境就更慘了,它從未被主流社會接受,也未曾建立標準的發音或書寫方式。不只如此,因為羅姆人普遍貧窮、居無定所、備受歧視,所以羅姆人難有受教育的機會;即使有幸接受教育,教師使用的也是和母親不一樣的語言,這會造成理解學習的障礙。因此,如果天上謫仙人或音樂神童生而為羅姆人,天賦的才華也難有發展的機會;就算真有羅姆人寫出勝過Adolf Heyduk的「羅姆/吉普賽之歌」,詩集也不會被印刷流傳;就算羅姆人唱出不遜於Antonín Dvořák的優美旋律,音樂也也不會成為曲譜,更不會被流傳後世、甚至改編成不同樂器的版本。 

Antonín Dvořák: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
Violin: Itzhak Perlman, Tenor: Richard Crooks


(未完待續,下篇請見連結

註一:本文原刊登於極光電子報(連結),感謝極光電子報允許另貼於本部落格;在交稿給極光後,筆者略有修改文字。而就在寫作過程中,筆者看到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呂雪鳳(上圖)的生命故事(如下),深有所感,就將這篇文字獻給她、以及所有的台灣母親。「最佳女配角呂雪鳳的美麗人生」(連結 
註二:正文中提到的、與父親有關的「最可愛的古典名曲」,請見:「我家也有莫札特 最可愛的古典音樂名曲~玩具交響曲」(連結
(未完待續,下篇請見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