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an Boltanski "Faces"
德國人沒有權利訴說他們的悲傷,更不允許哀悼失去的歲月;德國人只能低著頭,一直低著頭,向世界、向歐洲、向猶太人低頭懺悔。德國是侵略者,德國人沒有悲傷的權利。這聽起來像扛著二二八原罪的外省人,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德國人為何投票同意希特勒取得政權?為何參與納粹招募的國民部隊?為何隨著納粹的卍字符號侵略屠殺半個歐洲?這60年來,全地球上所有的手指皆向德國人,要他們給個答案… 《為我們的愛朗讀》陳文茜
陳文茜在大眾時代發表一篇名為《為我們的愛朗讀》的文章,該文是她看完《為愛朗讀》(The Reader) 的觀後感想。在這篇文章的第一部份,陳文茜描述了《為愛朗讀》裡女主角的生命遭遇,一名36歲的文盲女子漢娜史密茲(Hanna Schmitz),原本擔任電車剪票員,但因害怕升遷就此曝露她文盲的事實,因此選擇加入納粹,擔任集中營警衛軍,20年後,漢娜接受審判,因為為了再次掩蓋她文盲的事實,她承擔了所有的罪,被判終身監禁。透過這個故事的講述,陳文茜認為《為愛朗讀》為我們揭露了德國人的傷痛,那就是很多德國人並不知道戰爭為何而來?她認為答案很簡單,沒有人真正知道為什麼。戰火無情開啟,不同身分、年齡世代的人,只能想辦法當口下,給自己尋些能過去的日子。文章的第二部份,陳則將希特勒的崛起歸因於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並認為真正該受審判的是華爾街。
看完陳文茜的評論文章,又看了電影《為愛朗讀》,縱合2者觀後之感,我認為陳文茜以德國人的原罪來比擬外省人的原罪似乎還有欠恰當。《為愛朗讀》這部電影的概念與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邪惡的庸常性」(banality of evil) 之概念相雷同,漢娜鄂蘭是出生在德國的尤太人,鄂蘭在1929年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但因為她是尤太人,所以無法獲得學術認證,並不能在德國任何一所大學任教。二戰爆發,鄂蘭在1941年逃往美國,在紐約成為當地尤太僑民的活躍份子。二戰結束後,鄂蘭專程到耶路撒冷旁聽納粹戰犯艾希曼(Adolf Eichmann)的審判,二戰期間艾希曼負責逮捕尤太人,約有60萬尤太人因此喪命。鄂蘭在聽完審判回到美國後,出了《納粹戰犯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 關於平庸無奇的罪惡的報導》(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一書,她指出艾希曼曾經親手簽發了處死上萬名尤太人的命令但他看上去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邪惡無比的魔鬼,而是一個平淡無奇、近乎乏味的普通人。他所犯下的罪行並不出於什麼深刻的邪惡動機,而在於他是一個根本拒絕思考的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根本未予思考,也沒有外在的聲音能喚醒他的良知。
鄂蘭的此發表並不是真的要將邪惡給平常化或合理化,透過邪惡庸常化的描述,鄂蘭希望我們可以理解組織和權威的恐怖,很多不願意去思考的人,身處其中便成了結構性殺人的組成之一。《為愛朗讀》也並非要將邪惡給平常化,透過《為愛朗讀》,我們看到戰爭的無情,也看到殺害尤太人的德軍並非全部都是那麼張牙五爪或是惡魔形象,他/她們背後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可能都是那麼因緣際會地就被鑲嵌在戰爭歷史中;也因此在電影裡,德 國法律 教授提出了道德與法律(morality and law)、犯錯與合法性(wrong and legal)之間的似是而非的關係,法、理、情之間似乎都仍有所爭議(這一部份礙於專業知道不足,我無法進一步談論)。但我想要提出的小論點是,面對二戰屠殺,德國之所以已經面臨了法、理、情的討論,那是因為二戰結束後,許許多多納粹、非納粹、直接殺人、間接殺人的人被押上法庭接受審判,希望還予更多受害者正義,因為歷經了這樣一連串的審判/檢視,或許才有資格進一步去論述談法、理、情的矛盾或去談論法律與正義的關係。
反過來看台灣,對於台灣歷史上發生過的屠殺悲劇/殖民威權,不論是討論、審判或檢視似乎都還是不夠的,不論是對權威、制度還是對個人的檢討也都還是不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結論外省人揹著二二八的原罪,似乎是過度粗糙的聯想。庸常化邪惡之前,似乎是要先證明邪惡之存在,邪惡之存在及定調都還未被澄清(例如,對過去國家機器鎮壓人民的歷史檔案重新恢復),更遑論要去庸常化之了。
註明︰就電影來說,西方影片史上有一堆討論德國納粹/尤太人/大屠殺的電影,每一部電影就不同的角度及不同的故事內容去貼近事實真相,透過各類形式的多元討論(包括電影),才有辦法在思辨上更跨向前一步。
以下附上討論納粹/尤太人/大屠殺的片單︰
陳文茜在大眾時代發表一篇名為《為我們的愛朗讀》的文章,該文是她看完《為愛朗讀》(The Reader) 的觀後感想。在這篇文章的第一部份,陳文茜描述了《為愛朗讀》裡女主角的生命遭遇,一名36歲的文盲女子漢娜史密茲(Hanna Schmitz),原本擔任電車剪票員,但因害怕升遷就此曝露她文盲的事實,因此選擇加入納粹,擔任集中營警衛軍,20年後,漢娜接受審判,因為為了再次掩蓋她文盲的事實,她承擔了所有的罪,被判終身監禁。透過這個故事的講述,陳文茜認為《為愛朗讀》為我們揭露了德國人的傷痛,那就是很多德國人並不知道戰爭為何而來?她認為答案很簡單,沒有人真正知道為什麼。戰火無情開啟,不同身分、年齡世代的人,只能想辦法當口下,給自己尋些能過去的日子。文章的第二部份,陳則將希特勒的崛起歸因於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並認為真正該受審判的是華爾街。
看完陳文茜的評論文章,又看了電影《為愛朗讀》,縱合2者觀後之感,我認為陳文茜以德國人的原罪來比擬外省人的原罪似乎還有欠恰當。《為愛朗讀》這部電影的概念與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邪惡的庸常性」(banality of evil) 之概念相雷同,漢娜鄂蘭是出生在德國的尤太人,鄂蘭在1929年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但因為她是尤太人,所以無法獲得學術認證,並不能在德國任何一所大學任教。二戰爆發,鄂蘭在1941年逃往美國,在紐約成為當地尤太僑民的活躍份子。二戰結束後,鄂蘭專程到耶路撒冷旁聽納粹戰犯艾希曼(Adolf Eichmann)的審判,二戰期間艾希曼負責逮捕尤太人,約有60萬尤太人因此喪命。鄂蘭在聽完審判回到美國後,出了《納粹戰犯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 關於平庸無奇的罪惡的報導》(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一書,她指出艾希曼曾經親手簽發了處死上萬名尤太人的命令但他看上去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邪惡無比的魔鬼,而是一個平淡無奇、近乎乏味的普通人。他所犯下的罪行並不出於什麼深刻的邪惡動機,而在於他是一個根本拒絕思考的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根本未予思考,也沒有外在的聲音能喚醒他的良知。
鄂蘭的此發表並不是真的要將邪惡給平常化或合理化,透過邪惡庸常化的描述,鄂蘭希望我們可以理解組織和權威的恐怖,很多不願意去思考的人,身處其中便成了結構性殺人的組成之一。《為愛朗讀》也並非要將邪惡給平常化,透過《為愛朗讀》,我們看到戰爭的無情,也看到殺害尤太人的德軍並非全部都是那麼張牙五爪或是惡魔形象,他/她們背後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可能都是那麼因緣際會地就被鑲嵌在戰爭歷史中;也因此在電影裡,德 國法律 教授提出了道德與法律(morality and law)、犯錯與合法性(wrong and legal)之間的似是而非的關係,法、理、情之間似乎都仍有所爭議(這一部份礙於專業知道不足,我無法進一步談論)。但我想要提出的小論點是,面對二戰屠殺,德國之所以已經面臨了法、理、情的討論,那是因為二戰結束後,許許多多納粹、非納粹、直接殺人、間接殺人的人被押上法庭接受審判,希望還予更多受害者正義,因為歷經了這樣一連串的審判/檢視,或許才有資格進一步去論述談法、理、情的矛盾或去談論法律與正義的關係。
反過來看台灣,對於台灣歷史上發生過的屠殺悲劇/殖民威權,不論是討論、審判或檢視似乎都還是不夠的,不論是對權威、制度還是對個人的檢討也都還是不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結論外省人揹著二二八的原罪,似乎是過度粗糙的聯想。庸常化邪惡之前,似乎是要先證明邪惡之存在,邪惡之存在及定調都還未被澄清(例如,對過去國家機器鎮壓人民的歷史檔案重新恢復),更遑論要去庸常化之了。
註明︰就電影來說,西方影片史上有一堆討論德國納粹/尤太人/大屠殺的電影,每一部電影就不同的角度及不同的故事內容去貼近事實真相,透過各類形式的多元討論(包括電影),才有辦法在思辨上更跨向前一步。
以下附上討論納粹/尤太人/大屠殺的片單︰
《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 (1935)
《台爾曼傳》(Ernst Thälmann - Führer seiner Klasse )(1955)
《夜與霧》(Nuit et brouillard) (1956)
《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 (1959)
《紐倫堡大審判》(Judgment at Nuremberg) (1961)
《大街上的商店》(Obchod na korze) (1966)
《浩劫》(Shoah) (1985)
《父女情》(Music Box) (1989)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1993)
《新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1995)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1997)
《穿梭集中營》(The Devil’s Arithmetic) (1999)
《分道不揚鑣》(Musíme si pomáhat) (2002)
《戰地琴人》(The Pianist) (2002)
《英雄教育》(NaPolA – Elite für den Führer ) (2004)
《歐洲歐洲》(Europa Europa) (2005)
《帝國大審判》(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2005)
《帝國毀滅》(Der Untergang) (2005)
《黑書》(Zwartboek) (2006)
《非關命運》(Sorstalanság) (2006)
《穿條紋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 (2008)
《夜與霧》(Nuit et brouillard) (1956)
《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 (1959)
《紐倫堡大審判》(Judgment at Nuremberg) (1961)
《大街上的商店》(Obchod na korze) (1966)
《浩劫》(Shoah) (1985)
《父女情》(Music Box) (1989)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1993)
《新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1995)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1997)
《穿梭集中營》(The Devil’s Arithmetic) (1999)
《分道不揚鑣》(Musíme si pomáhat) (2002)
《戰地琴人》(The Pianist) (2002)
《英雄教育》(NaPolA – Elite für den Führer ) (2004)
《歐洲歐洲》(Europa Europa) (2005)
《帝國大審判》(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2005)
《帝國毀滅》(Der Untergang) (2005)
《黑書》(Zwartboek) (2006)
《非關命運》(Sorstalanság) (2006)
《穿條紋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 (2008)
多年前,我看完德文版時.就覺得很不舒服.覺得這是一本替
回覆刪除一般平民德國人在納粹時期所為辯解的書.而且是法學教
授用這種小說的方式.不爭辯.就是述說.--更加令我生氣.
我的老公看法不同.認為作者沒有要辯解.只是要呈現當時
德國人的生活.
不過.蘿莉塔這篇.把我想的更加精確描述了. 也是漢娜鄂蘭
分析的好...
"......而是一個平淡無奇、近乎乏味的普通人。他所犯下的
罪行並不出於什麼深刻的邪惡動機,而在於他是一個根本
拒絕思考的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根本未予思考,也沒有
外在的聲音能喚醒他的良知。"
只是有種可能會更讓人失望...
當事人的拒絕思考.可能是自我選擇的結果.更進一步說.這
不是拒絕思考.反倒是思考後的結果.
因為當事人或為了生活利益.而選擇如此作為.因此他們不
是沒有良知.而是認為這無關乎良知.
這種情形在台灣現在也普遍存在ㄚ
例如為了工作.中時的編輯可以...
納粹戰犯艾希曼拒絕思考的人,
回覆刪除成為Banality of Evil說法的主角,
陳文茜則是積極思考的人,
成為'Banalisation' of Evil的操作者,
要把邪惡的事蹟變得平凡、不值得一視,
這二人所犯下的罪行,
的確是不可同日而語。
佛國喬
Hannah Arendt和親納粹反猶太的知名哲學家Martin Heidegger之戀情應
回覆刪除該是Arendt在分析這段歷史時最讓人詬病之處吧!
另一個有名的德國憲法學者Carl Schmitt也同樣因為在那時支持納粹而在
戰後付出代價.
一般平民或許因為沒有能力或是不想去思考或是其他原因而淪為推對國家
機器暴行的一員,但在當時也有許多人致力奔走喚醒民眾,甚至犧牲生命.
與之相比,只把一切推給原罪,輕忽及掩蓋罪惡的真相是不是太輕忽了?
p.s 竊聽風暴是講東德秘密警察的.....
Lolie
回覆刪除寫得真好!
鄂蘭的這段描述也道出了
一種人性中對他人徹底的冷漠。
也讓人警醒著
人是如何漠視周遭不斷發生的惡,
To Yoko
引
『
鄂蘭(Hannah Arendt)和親納粹反猶太的知名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之戀情
應該是Arendt在分析這段歷史時最讓人詬病之處吧!』
我不懂你這段話,能進一步說明嗎?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Schindler's List的手稿原本出現在澳大
回覆刪除利亞。
Joe,陳文茜不是積極思考,也不是能言善道!她靠的是意淫!
正如那李氏夫婦一般。
蘿莉寫得很好!
回覆刪除我讀鄂蘭的文章時 是覺得她試圖說明一種狀況更甚於為其脫
罪(當然這只是讀法之一)
了解了這種可能的狀況之後 我們能夠以什麼態度去面對 就體
現了每個人的立場
台灣片商推這部片的手法頗離奇 廣告上的名人包括陳文茜 張
大春....
這個片單2004之前的我幾乎全部看過 有段時間對納粹議題極
度執著 後來想想是因為我對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認識 需要更
多關於人性的理解....
大師級紀錄片導演Marcel Ophuls(u上方有兩點) 追蹤訪談拍
了幾部都是超過四小時的經典電影 Hotel Terminus(終站旅
館 1988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追蹤某納粹屠夫 時間長達四
小時半 卻不會讓人愛睏 觀眾反而因更深入而感傷與深思 另一
部討論法國貴族如何與納粹合作以及法國人不抵抗的The
Sorrow and the Pity(悲傷與憐憫 也達260min)還蠻適合用以
應對鄂蘭的分析 2002年台灣紀錄片雙年展曾經放映這兩部片
我猜在國外也許可買到dvd?
關於為愛朗讀有兩篇文章寫得很好 也值得參考
寫得非常棒的影評(麥克)
http://www.wretch.cc/blog/YZhang/11300830
正讀/誤讀為愛朗讀(黑熊)
http://blackbeartw.pixnet.net/blog/post/22774889
彩虹也說得很好!
回覆刪除說到外在聲音能否喚醒良知...當時當然有外在聲音
可是自己給自己判刑 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因循苟且反而讓他們
心安理得 人其實很不願意內在衝擊晃動....
就像大家在討論的ggy一樣
讀者小問題:
回覆刪除一、最後面那個轉型正義的連結錯了
二、竊聽風暴其實不是在討論「納粹/尤太人/大屠殺」的影片?
這本書,我也有看過,
回覆刪除印象最深的是,
那個小男孩,長大後,對他自己父親的質疑,
指責他的父親,在二次戰時,沒有出來反對希特勒。
(大概只有一段話)
對於整個關於「種族屠殺」的事件,
我更關注的是,
他們如何對待這段歷史、如何教育下一代。
二次戰時的德國,常常被用來
作為社會心理學的討論。
推薦另一部相關電影,「惡魔教室」,
(The Wave) 算是探討「人性機制」。
(算一算,希特勒可以算是整個
社會心理學發展的「始祖」,
只是,他是「被研究」。)
另一方面德國人似乎需要這樣的作品,
「為自己平反」。
畢竟在二次戰後,
直到2006年世足盃之前,
他們很少秀出自己的國旗。
說「I am proud of my country」,
這句話,對他們來說也是隱性的禁忌。
在檯面上,德國人不能表現出什麼;
於是,就透過這些方式,用一個小人物,
為德國歷史來「解套」。
剛讀了陳文茜的文章 真是強詞奪理
回覆刪除華爾街當然也是有罪 但是這不能為當時的德國人脫罪
她這個邏輯 就跟上官院長的飢寒起盜心一樣邏輯
盜的原因是貪婪不是飢寒 歧視他人的原因是集體的心病不是
經濟大衰退
要治的是心病
或者請陳文茜解釋 同樣遭受經濟大衰退 那其他歐洲國家又該
怎麼說...
據說電影改編後的意境
更超越小說 不過我還沒辦法去看
當年這本書中文版一出版 馬上買來讀 讀完後逢人就推薦
想想德國人為了那二十年的錯誤 低頭反省了六十年還未完
這絕對是夠讓他們為自己驕傲了(即使他們很小心地不敢說/不
願說)
反觀台灣...........
To 仲大:
回覆刪除對呀,他們為這段歷史反省了很久,
連我都想要為他們拍拍手。
我曾經問過一位德國人,
我說,你們已經做了這麼多了,
為什麼到今天還是沒有辦法
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
為什麼對過去,還要這樣抬不起頭?
那位德國人講了幾個理由,
第一是,因為那個傷害太大了,
而其實「納粹黨」是沒有完全移除的,
像是yoko 提到的 Carl Schmitt 或是 Martin Heidegger
Heidegger 的學術名聲,
也沒有因此被抹滅。
也就是說,當初站出來支持納粹的人,
他們對於德國的貢獻,
不是一個紐倫堡大審就可以了解的。
第二是,德國人的批判性格,
他們比較不會去說自己做過了什麼,
他們寧願保持對事情的批判 。
德國人,基本上很為自己國家驕傲的…
雖然,這是一個不能說的祕密。
不過,拉回台灣的場景,
想到景美人權紀念園區,就要改成「文化園區」。
最近那個「安康室」怎樣了?
過去歷史的資料,就要這樣無聲無息地被銷毀嗎?
精神科病人如果哭泣 訴說委屈
回覆刪除專業人員會聽他說 協助他
如果病人動手打人
專業人員只會把他約束(綁)起來
無論這病人多可憐 多無可奈何~
希特勒也是平凡人
如果資料足夠
我還可以把他寫得很可憐
因為無可抗拒的潛意識衝突才~
但他仍然不能被原諒
對於犯罪的平凡人
我們可以同情同理探討背後成因
但仍然應該予以譴責 何況是屠殺
一個人為了活命而參與集中營工作
那是可憐 無可奈何
如果為了掩飾自己是文盲而~
只是為了某些利益 那是邪惡
這一年發生的自殺強盜詐欺
陳文茜都應該為此受審判
補充幾部電影
回覆刪除納粹製造( Invincible)我和家人最愛的三位導演之一德國導
演荷索的作品 先前寫過影評但不知跑哪去了:P 好像有上院
線?可買得到dvd
大屠殺(Shoah) Claude Lanzmann’的紀錄片 有聽說這部但
不清楚內容
偽鈔風暴The Counterfeiters 好像是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還沒看
A Secret 和 One Day You’ll Understand 都是最近一兩年的法
國片 也還沒看
代號:華爾奇麗雅 好萊塢片 我還沒看
Conspiracy 拍得非常好的hbo自製電視電影 以某種角度試圖重
現納粹秘密決議屠殺尤太人的會議 良心與冷血的對照(以及
政治辭令的藝術) 當今最棒的幾位演員主演 結尾的古典樂讓
人毛骨悚然
我看得太多 多到忘記了 想到再補充
德國人的驕傲是正視過去的歷史,勇於認錯,才能重新朝
回覆刪除向 "光"明的今日!
反觀數次新聞扣應節目,總有些年輕人說不要回頭看過去
歷史,不要去挖掘,過去了就讓它們過去吧!真可悲,也為台
灣教育的未成哭泣。
曾經牽強地試看幾次陳文茜的新聞,實在"慘不忍賭",後來
就把她列入Chinese Taipei的貓熊組了!她的意淫是投丁丁
所好,她的秘密立場是已公開的笑話。
Sophie,妳真有耐心去看她的不合邏輯笑話,給妳敬個禮哦。
To 蘿莉塔:
回覆刪除謝謝你幫我向I大解釋: )
黑書這電影我看過,確實好看,非常推薦.你列出的電影作品真是豐富~我
只看過集中幾部,也許該找一天把其他的找來看看.
黑書也是戰爭眾生相的描寫,為了不破壞沒看過的人的興致,就不多寫.但
該德國軍官的轉變就很有意思了.
最近德國可能特殊的節日快到了,今天去逛書店有很多關於二戰的新書,包
括一本Sophie Scholl的生平,以及數本von Stauffenberg的書,當然還有其他.
也許在陳小姐們看來,德國人的賠罪行為很踳吧!
shoah已經列入了 我又重複 不好意思
回覆刪除另外還有兩部新片
Adam Resurrected 應該有關連?
Defiance 真實故事改編
為什麼要回顧?為什麼要做這麼多?
不是為了要牢記誰有罪而再引起仇恨
更不是為了讓加害者或受害者雙方感到恥辱
而是為了讓雙方都能重生
為了往後不再發生而努力
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
陳文茜不是很國際化?怎麼不從這個角度去看待這個議題呢?
國民黨是當時的執政黨 (姑且不管各項事件發生的原因為何
誰最該被追究)
政府就是該扛起責任
如今不論誰執政都該做這麼多彌補的工作
遮掩 撇清 悄悄刪除預算 改名 這類行為 才是丟臉啊
這樣怎麼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呢?
對這個問題總是很激動:P
回覆刪除忍不住再碎碎念 戰地琴人一定得看大銀幕
導演以視覺美學來體現天地間孑然一身的淒愴感以及人性的微
光
若看小螢幕 感受不出 只單看劇情會覺得好普通 不然只好自己
在心裡放大銀幕...
不過嚴格說起來 光是劇情 就有好幾個生命哲學層次的超越
有機會再說了
人家都已經昇華到這個地步 反觀台灣....
Lolie:你害得我去看陳文茜的文章,氣死
回覆刪除我了!
把外省人和德國人比,根本就是不倫不類
嘛!台灣的「高級」外省人,什麼時候像
德國人「只能低著頭,一直低著頭,向世
界、向歐洲、向猶太人低頭懺悔」?
納粹被審判了,國民黨呢?
下午重讀小說 陳文茜根本問錯問題又給錯答案
回覆刪除問為什麼, 樓上悅籽說了所以才會出現社會心理學. 陳文茜看
來是"故意"忽略這個路徑.
不管德國人知不知道為什麼, 罪惡還是罪惡. 認罪, 才有可能得
到寬恕.
而作者安排小說主人翁為文盲, 並不是要解釋他們並不知道為
什麼. 除了邪惡的庸常性, 我認為作者想要再現德國人經過"閱
讀"自己的過去與他人的痛苦(漢娜在獄中不只閱讀集中營的
慘況, 也要求閱讀集中營女警衛的書籍), 逐漸地了解作為一
般德國人, 到底當時處在什麼境況, 犯了什麼罪...判刑終究只是
外在形式, 最終需要自己真正了解了自己犯了什麼錯誤, 自己
在內心裡認罪並贖罪, 這才能得到真正的赦免與寬恕.
以上是我個人的解讀. 這也是此書之所以感動我的原因之一.
蘿莉:
終站旅館dvd已經絕版, 不過我想你們學校圖書館可能找得到.
悲傷與憐憫可在亞瑪遜找到(不過價格不便宜, 是說片子這麼
長). 這部片受到學術界重視(後來法國解禁在電視上公映,
引起法國人的反思), 我想應該也可在圖書館找到.
印象中都是法國片, 你到巴黎也應該有機會能找到:P
另外還有兩部片尤太人集中營劫後餘生的故事
蘇菲的選擇
敵人:一個愛的故事
不好意思 借你的版抒發讀後感 不用回應喔
回覆刪除這本書另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是
新一代(也就是作者這一代)也需要負責 負責什麼?
我們愛上一代 既然我們有能力 那麼協助甚至要求他們閱讀自
己和他人 更是必要
這個過程是很天人交戰(如本書的描述)
但是終究必須釐清 我們才不會困在混沌不清的家國民族感情
中
當然 或者也有人像陳文茜這樣反著讀
把這本書的善意讀成反諷(我們是因為無知無能 怎能判我們
終身罪?) 那只顯露出此人的雞腸鳥肚
最後典獄長的態度 我覺得或許也可引用到我們該如何面對
Leni Rafenstahl(意志的勝利導演)這類納粹共犯身上
七年前看完她的兩部片 對她很好奇 查遍網路找關於她的資料
當時她還活著 直到102歲才離世
這位美貌的藝術天才拒絕了希特勒的求愛 但卻願意追隨他
戰後她被整個德國社會唾棄 一輩子抬不起頭
我不知道她是否道過歉(很好奇, 不知道她的回憶錄怎麼說)
但是至少她勇於面對指控也為自己反駁 並沒有隱姓埋名躲起
來假裝沒事
也仍然保有對生命的熱情 索性自我流放到非洲 換個環境繼續
發揮她的長才貢獻給世界和面對她的同胞
只是不管她做什麼 都會有人(如另一位天才Susan Sontag)
指控她存有納粹意識形態 如影隨形
(早年的爬山紀錄片 日後對非洲民族的身材與藝術的歌詠)
不論是否她曾道歉補償 對於低著頭選擇自我流放的人 這樣的
指控是否要跟一輩子? 不如留些空間 給上天做最後的審判
台灣的問題是 犯罪者不但不必隱姓埋名 還可以耀武揚威 接受
禮拜呢
下一代則選擇聽不到看不見 說了還嫌煩@_@
訂正錯字 Leni Riefenstahl
回覆刪除找到原來台灣剛出版她的回憶錄
回覆刪除兩篇互補的評論
郭力昕(他也提到為愛朗讀裡的漢娜)
http://pots.tw/node/2140
陳玉慧
http://www.spot.org.tw/epaper_2009/0402_spot/0402_c.html
不知道台灣何時能走到這一步?連法都沒辦法碰觸到. 更別說
是法 理 情 哲學 藝術了...
多話至此, 應該是講完了^^
不好意思 還有一篇寫於2003的評論 裡面提到其傳記紀錄片裡
回覆刪除與導演的對話 不知是巧合抑或小說作者徐林克參考過
這段話很適合用來了解小說何以如此編寫(記得紀錄片是先於
徐林克這本小說的出版)
人有良知但是尚未讀出真相 也因此難以真正的認罪
也因此小說中涉及情感與辯解的部分會讓人不舒服
但在法律之後 這樣的辯證是必要的
http://movie.cca.gov.tw/Case/Content.asp?ID=32
(也可點網址欄)
等我能登入 一定會把這些留言合併順便訂正
不好意思 佔用空間
對不起 我又來多話 剛發現徐林克最新的小說也出了中文版
回覆刪除歸鄉 這本就毫不留情以"弒父"批判了海德格這類高級知識份子
漢娜文盲的意義 就更加體現出來了
明天就去買這本書來讀一讀(我對德國也是執迷得很:P)
愛趕流行的陳文茜如果讀了這本書(擺明了就是批判她這種高
級知識份子) 還能說出沒人知道為什麼 何須終身贖罪這種話
那我就服了她啦
http://lindyeh.pixnet.net/blog/post/24690254
在紐倫堡大審後
回覆刪除人們可以談當年德國人的
盲目無可奈何"邪惡的庸常性"
在二二八白色恐怖真相再現
元凶及附縱者被譴責
活著的加害者被審判
過程中國民黨侵吞的財產被返還
當加害者相關人士不再打迷糊仗
或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的鬼話
當這些事件的紀念(有形無形)
不再被打壓
當這些紀念不少於
對猶太人屠殺的紀念
我們也可以談加害者的
盲目無可奈何和"邪惡的庸常性"
"邪惡的庸常性"這理論應被用來
提醒一般人提高警覺自我反省
而非為自己或其它加害者脫罪
孟子(中國難得的好人)有言
人之異於禽獸者 幾希
意思是要隨時自我反省
而不是鼓勵大家去做禽獸
更不是要為衣冠禽獸脫罪
關於Leni Riefenstahl
回覆刪除我可以同意她並沒比一般人壞
或是 動機上的無辜
但絕不是行為上的無辜
關於 法西斯主義美學
這當然是一種美學理念
但卻是應該被批判質疑的理念
甚至以此理念出發的作品
都應該被質疑
包括 近年張藝謀的作品
英雄 秦始皇 北京奧運開幕式
包括 許多軍教片戰爭片
包括 無處不在的銅像
~囧男孩裏的學長銅像例外
維爾豪斯寫眷村那篇
許多人提到升旗台
那也是個法西斯美學的作品
漢娜和Leni Riefenstahl做的事
回覆刪除很自然,但不一定對。
對或不對也有很多層次。
可以理解、可以體諒、可以原諒~
無可奈何、無罪、無辜、不算錯、正確的~
其實是不同的層次
不同的意義,而我們的日常語言
實在是太不精確了。
歐洲語言好一些,但也不夠。
以下隨便聊聊^^
回覆刪除嗯 漢娜鄂蘭提出邪惡的庸常性 是深具啟發性的 正是如此庸常
到我們不會加以思考 無法以良知來測度 這才更加可怕
如佛國喬所言 陳文茜的操作是刻意誤讀 特別將邪惡庸常化 還
歸罪於他人(而非鄂蘭說的邪惡的庸常性) 她很清楚自己在
體制的位置 即使不像從前那般呼風喚雨 但是她這個操作 仍可
使不思考的人們信服 這些似是而非的論述 乍看之下既合理又
無害 於是人們便安心地繼續將邪惡庸常下去...
(一定要講陳文茜 照她的論述 如果她站到領導的位置 就會使
艾希曼這種不思考的人犯下滔天大罪)
至於萊芬斯坦 她算是介於文盲(一般人對於政治)和知識份
子(汲汲於實現自我如海德格)之間
她雖然懊悔 雖然說道歉還不夠 但是也為了保護她脆弱的自尊
(如同漢娜不想揭發自己是文盲)而無法更進一步地逼視和反
思自己的作為 她的美學就這麼大小剛好對號進入納粹宣傳機
器裡...如果她不曾擁有希特勒給予的資源以她的才華去更加體
現法西斯的迷魅 不然單就那些爬山電影和非洲弩巴人體攝影
如何能引出人性中對於法西斯的執迷與盲從呢
另一方面 她如此精確且強調自己如何捲入法西斯的狂潮中 我
想與其說她想脫罪 還不如感謝她讓我們認清民族法西斯的迷
魅嚴重到人無法檢視與自省...這提醒我們更要留意保持清醒
舉個例子: 即使我從小讀黨外雜誌長大 在半文盲的國小階段
也還是會為劉家昌電影梅花落淚 甚至莫名恨起日本人:P
不一定批判她到死 但是要批判那些宣傳片裡展現出的意識形
態(我個人認為 至於其他作品也就算了 畢竟作品體現了什麼
除了地一眼印象 其實這印象也是和背後脈絡相連結啊)
例如: 同樣的軍容壯盛 其實在某些電影裡 卻驚人地展現出人
的卑微與國家對個人主體性的侵害. 而非為國為領袖赴死的死
亡美學..這就跟文本脈絡有關了
這便涉及文化的幽微與不定性/歧義性...也是之所以也會有人
斷章取義之故(如海角七號就是一例^^)
補充一下 我指的是中國人對海角七號的討論 就會斷章取義^^
回覆刪除下面這篇文章,
回覆刪除是關於一位烏克蘭籍,
但是在納粹集中營作過守衛,
戰後,卻以「難民」的身份逃到美國,
取得美國國籍。
http://www.southernledger.com/ap/257168/Men_in_un
marked_cars_at_Demjanjuks_Ohio_home
因為查到他曾經是集中營守衛,
目前,美國已經取消他的國籍。
德國這裡,似乎會收留他,同時繼續審判。
對於納粹,
德國的態度目前是
「天涯海角,抓你回來」;
而台灣,政黨輪替後,
不提當初的抓耙子都「班師回朝」,
連一堆通緝犯都「天涯海角,歡迎歸來」…
看得懂德文或法文的
回覆刪除以下Leni Riefenstahl
這個著名的「意志的勝利」的政治宣傳長片
可以感受一下那個氛圍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4269905939943246915
Sissy Chen 不要為愛朗讀, 先替瑤瑤跟舒舒的胸部
回覆刪除朗讀一下啦....朗讀一下乳房不過是社交工具的內涵啦....
我認為你說的"庸常化邪惡之前,似乎是要先證明邪惡之存在,
回覆刪除"非常適切~這是觀看於台灣相較之下,似乎都一直只在行為或發
生後的事件去argue 急著去冠罪名,
關於Hannah在影片中的表現,我看見的則是~為了自己的尊嚴而
出賣了事件的真相,是某種不負責任的狀態,都不願面對自己了~
早已下了這樣的決心,她是有意識的去如此而為之...那時我看完
相當痛心,如何對待自己的,
補充看戰地琴人~真的是悲壯的情操~ 刻畫深入~看了一段時間
回覆刪除了<需要回顧一下才有辦法深入討論> 忍不住就先進來說依下
歸鄉這本書看起來很有意思~ 想改天和葛拉斯的洋蔥一起看.
回覆刪除另外推薦一本"德語課",可能看過的人不少(作者:Siegfried Lenz)
戰地琴人的觀後感 很久以前就寫了呢 也貼出一部份 但是沒寫
回覆刪除完 後來...生小孩去了
大街上的商店 是捷克電影黃金期的傑作 在他們的影史上 我記
得是排到第二 也得到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此片的幽默和悲欣交集(好像也是當時捷克電影的特色 米洛
許福曼 伊利曼佐...) 影響了 九零年代後的捷克導演
分道不揚鏢一片的調性和命題 大體上就延續了大街上的商店
在網路上可以查到蘇珊宋塔那篇迷人的法西斯主義
我個人不是很贊同為了要證明萊芬斯坦撒謊脫罪 從她後來的
作品分析出骨子裡的法西斯美學性格
可以分析(而且她的評論擲地有聲) 但不能由此入罪 要定她
的罪 直接就那些宣傳片和她當時的言行作為入手
她的罪不在美學 而在這種美學如何為法西斯所用 以及她如何
迎合納粹政權 就像不思考不是罪 但是不思考而為極權所用 那
就是滔天大罪
還有曹長青寫的張藝謀的法西斯美學
這篇寫得很好 比較張和萊為了極權政府製作的作品之間的異
同
有意思的是 依照宋塔對法西斯主義的分析 看起來 除了為了集
回覆刪除體和為了個人利益這點有分歧 法西斯和資本主義的性格 還真
是差不了多少?
“德國人沒有權利訴說他們的悲傷,更不允許哀悼失去的歲月;德國人只
回覆刪除能低著頭,一直低著頭,向世界、向歐洲、向猶太人低頭懺悔。德國是侵
略者,德國人沒有悲傷的權利。“
這一段我再看一次突然發現
與其說是德國人
更像形容整個戰後的日本人、日本政府......
(還輪不到陳所謂的外省人~)
蘿莉寫的很中肯,再接再厲寫出好文章喔!
回覆刪除陳文茜始終跳脫不出自我的風格,當年在民進黨如此的意氣風發有
幾位主席的一路提拔.離開黨後反過來指責批判雖然沒啥咪不好,
但何必去當國民桶的打手勒....德國納粹當年的犯行固然令人悲憤,
而德國人野深刻反省承擔所有過去納粹所犯下的錯誤...而如果對
照台灣的高級外省人以及當年228事件前就已經在老蔣指示下派
來台灣的外省高官乃至於今天少數的外省權貴子弟,台灣人有用更
高道德的標準來批判這些人嗎....外省人不是不好而是犯錯的外省
人不知自己錯在哪裡還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耀武揚威不知悔改...
以上是小弟淺見..
補上幾部與二戰猶太人大屠殺相關的法國片:
回覆刪除-Amen 討論教廷在猶太人悲劇中的角色
-Le chant des mariées 二戰中連法國殖民地的猶太人都難以
倖免於難 同時也可以看到族群與階級的矛盾
-Mon meilleur ennemi 以法國納粹頭子Klaus Barbie為題 他
與其家人都從不認為自己有罪 還計畫在南美洲重振納粹
勢力